而傅僉為人正直,凡事也是一視同仁,不會因為是自己的部曲就安排苦輕的差事,是蔣舒的部下或別的新兵,就刻意地安排又臟又累的差事。
而事實上,最苦最累的差事往往是傅僉的部曲干的,只不過他們早已經習慣了傅僉的這種領導方式,那怕干再繁重的活計,都是任勞任怨,無怨無悔。
但蔣舒的部下和其他的新兵卻無法接受傅僉的這種方式,新兵當然不用說了,畢竟他們以前只是種地的農民,沒有受到過什么約束,比較隨性和懶散,軍隊之中的這種嚴苛軍紀,還真讓他們受不了。
不過新兵在軍隊之中是沒有什么話語權的,大部分的新兵都是十幾歲的少年,當然也有二三十歲的成年人,按照蜀國兵役的要求,年齡在四十歲以下的男丁都是有服兵役的義務,尋常的情況下,是逢三抽一,家中有三個男丁的,肯定是會有一個要服兵役的。
只有到了四十五歲之后,才會退伍歸鄉,所以在正常的情況,蜀國的募兵還是比較合理的,每年會有一批到了年齡的老兵退伍,同時會招募進來一批新兵。
但自從姜維頻繁的北伐之后,戰事規模不斷擴大,兵員傷亡的越來越多,后備兵員的補充自然也是越來越多,以前丁三抽一,現在已經是到了丁二抽一,一戶兩個男丁就必須有一個要入伍。
大量新兵的涌入,讓蜀軍的戰斗力是直線下降,畢竟這些新兵到了軍營之后,什么都不懂,拉不開弓,舞不起刀,更別說什么戰陣隊型了,什么都需要從頭來學。
陽平關的兩萬守軍之中,將近三分之一都是新兵,這不禁讓傅僉暗暗地心急,如果魏軍這個時候就打來的話,這些新兵根本就派不上用場,反倒是會成為累贅。
想要將這些新兵訓練成合格的士兵,那得經過長期大量的操練和演習,而且必須要上過幾次戰場之后,才有可能成長起來,不管那種方式,都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的,所謂養兵千日,才能用兵一時。
但傅僉可沒有耐心去等待,畢竟誰也不知道魏軍什么時候會打過來,一旦魏軍打來了,這支軍隊沒有戰斗力的話,何以為戰?
所以傅僉狠抓新兵的操練,修繕城墻、開山采石、挖壕筑壘這些苦力活基本上都交給了老兵去干,而新兵專司操練之事。
別以為干體力活累,操練會很輕松,恰恰相反的是,新兵操練起來,比干體力活更累。
傅僉急于出成果,所以在訓練的時候,訓練量是極其可怖的,每天早上天不亮這些新兵就得起身,一直到夜幕沉沉才會收兵,披星戴月,一天光訓練的時長就長達八個時辰以上。
三石的強弓,百十斤的石鎖,這些都是訓練用的常規器具,連續一個時辰的拉弓訓練和舉石鎖,就算是軍中十年以上的老兵都望而生畏,更別說是這些新兵蛋子了,一天的操練下來,骨頭都能散了架。
傅僉就是要用這種魔鬼訓練法,來迅速地操練出一支具備有合格戰斗力的軍隊來,將這接近七千人的新兵培養成蜀軍的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