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居住著的也不單是病人,還有醫學生和醫生,以及護理人員,能夠住進這里的病人不單看財力與身份,也要看病癥的輕重與特殊性——因為就算是醫學院里的教授也要積累經驗,像這樣“真正的”醫院之前從未出現過,醫生的服務對象又僅限于中上階層,最少要付得起診費的那些人,所以接觸面很窄。
接觸面很窄的結果就是醫學的發展始終十分緩慢,有時候哪怕是國王,面對醫生也不過是一個實驗材料,雖然可能不是有意的。但那時候醫生們也真的只有“試試這個,這個不行,試試那個,那個不行,再試試別的……”直到把病人折騰得去見上帝為止。
你甚至不能責怪他們,說句殘忍的話,醫學的基座就是累累白骨砌筑而成的,在小白鼠和小白兔還未被送上實驗臺之前,人類就是當仁不讓的犧牲品。
但能夠在這樣漂亮、干凈、溫暖舒適的房間里死去,或是接受一些治療,衣食無憂,這里對窮苦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天堂,那些護理人員和醫生就是天使。
幾百年后也許很難有醫護人員相信,有那么一些病人,不但能夠甘之如飴地接受任何一種可能會帶來各種痛苦與折磨,卻未必有效的醫療手段,就算病情惡化了也能平靜地接受,去見上帝之前還會發自內心地感謝你……
這里的每個病人都是如此,尤其是那些得到免費診療的窮苦人。
更有一些年輕的病人痊愈后留在這里做了護工,有了充足的飲食后,他們的身體要比修道院里教士和修女強壯得多了,能夠輕輕松松地將一個病人從這里搬到那里,也能為醫生或是護士運送各種沉重的器械或是食水。
還有一部分人去距離這里不遠的另一個地方做了牧工,也就是牧場的工人,這個牧場不但為修道院和醫院提供牛奶,還為他們提供牛痘的種苗。
路易沒有驚動太多人,他和這里的醫生一樣披著白色的亞麻外袍,這里的人太多了,總要有所區別——護士們則和軍隊里的護理人員那樣套著白色的圍裙。這里的病人,無論窮富身份,都已經習慣了看到成群或是單個的醫生走來走去,觀察病人的情況,有病人走過來想要詢問什么的時候,國王身邊的醫生就會代為解答。
“現在這里有多少人了?”路易問道。
“六千人,陛下。”小洛姆說。
路易點了點頭,他最初建造這所醫院的時候,上限是八千到一萬人,“我還以為不會有人愿意到這里來,至少不會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