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威奇上將的旗艦正是鐵甲化的“海上君王”號,”海上君王”號盛名顯赫,一是因為它在1637年竣工下水的時候,確實是當時最大的艦船,并且擁有最多火炮,二就是因為這艘艦船導致了一個國王的隕落,雖然也有很多原因,但這艘總價值超過了四萬英鎊的船確實引得民怨沸騰。
在查理二世即位后,這艘巨艦可能不是那么吉利,但也不可能就這么把它沉入海底,查理二世一邊造船,一邊率先將其鐵甲化——這時代的鐵甲艦都是在木船身與甲板上掛裝鐵板,或是鋪設鐵皮,所以”海上君王”號的鐵甲化倒是沒有遇到什么太大的妨礙,畢竟經過四十余年,這艘長度在一百五十尺的艦船早就不是最大的艦船了,所用的裝甲也在英國能夠承擔的范圍之內,不過在試航后,他們還是拆除了一部分火炮,”海上君王”號所有的火炮加起來共一百三十五噸,加上鐵裝甲——這艘艦船幾乎要動不了了。
不過為了保證火力,原先的火炮都已經數次更新換代,現在的八十門火炮都是現今火力最為強大的。
但就如與坎寧安抱怨過的那樣,即便”海上君王”號的蒸汽機與鍋爐也經過數次調整,它們能提供的動力依然無法與法國人的相比,這點要歸功于路易十四的巫師們尋找到的橡膠,橡膠盛產于巴西,這個地方曾經是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后來被荷蘭奪走,荷蘭亡國之后,它又被法蘭西轉賣給葡萄牙——以一個優惠的價格。
葡萄牙與法國如今已經是姻親,當然不可能在橡膠貿易上與路易十四爭執,而且他們也想要鐵甲艦,足夠數量與高品質的橡膠迅速地流入了法國,雖然英國也有蘇門答臘,這個被稱之為橡膠島的地方,但英國人尚未掌握或說竊取到硫化橡膠的方法,橡膠在高溫下粘結融化的問題得不到解決,是無法直接應用在燥熱潮濕的鍋爐以及蒸汽機械上的。
沒有橡膠密封,蒸汽在傳輸與運作過程中就要徒勞地消耗很大一部分,這也是為什么其他兩個國家的艦船速度始終無法與同噸級的法國鐵甲艦相比的緣故。
樸茨茅斯的英國艦隊抵達開戰海域的時候,已經日近中天,灼熱耀眼的陽光似乎能將黑煙照亮,法國人的艦隊瘋狂地向幾乎已無還手之力的坎寧安的混合艦隊傾瀉炮彈,哦,不,現在不能稱他們為混合艦隊了,就算有逃走的小艦船,也不敢重新卷入到鐵甲艦的戰斗中去。
坎寧安懷疑法國人的艦船上可能載了有一噸的炮彈。
幸而這時候樸茨茅斯的艦隊終于到來了,這時候也無所謂什么搶占T字頭位了,法國人的艦隊所設下的羅網正是與英吉利海峽平行的兩列縱隊,將四艘英國鐵甲艦船夾在其中,像是一個多層的三明治,樸茨茅斯的艦隊從港口出發,正與法國人艦隊靠近塞納灣的地方垂直,也就是說,這本來就是T字頭位,無需重新變向。
法國人卻像是將獵物咬在了嘴里的野獸,貪婪成性不愿放棄,哪怕樸茨茅斯的艦隊數量遠超過他們——他們的鐵甲艦在從容不迫且迅速的轉向側對英國艦船的時候,桑威奇上將的面色陰沉了一些——他還是第一次與法國人交手,這才注意到他們的鐵甲艦在轉向的時候都要比他們的鐵甲艦靈活。
法國人如此狂妄并非沒有依仗,因為這時候那支盤踞在布雷斯特的法國艦隊也已經來到,這支艦隊中沒有鐵甲艦,但有二十艘一級戰列艦,僅次于敦刻爾克艦隊,他們的炮彈與鐵甲艦一樣,具有可觀的威力,聯合三艘鐵甲艦(另外兩艘依然圍困住了坎寧安的艦隊)竟然也遏制住了樸茨茅斯艦隊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