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納公爵夫人的消失不曾在宮廷中引起哪怕一點波瀾,說實話,在這個宮廷中,喜歡她的人不多,厭惡她的人倒不少,除了她是一個外國人,又是馬扎然紅衣主教的親眷之外,還因為瑪利.曼奇尼那種目中無人的態度——雖然在國王的慫恿與寵愛下,敢于挑釁王后以及貴女們的王室夫人并不在少數,但瑪利還有一個大問題,那就是她一直致力于獲得國王所有的愛,但誰都知道,若是一個君王如此,那么王國覆滅指日可待——那些大臣和將軍們越是愛戴他們的國王,就越是厭惡她那種愚昧且咄咄逼人的占有欲。
她將國王看做了什么?
這可真是一個極具諷刺性的局面,瑪利的情感可能要比王后或是拉瓦利埃爾夫人真摯得多,但宮廷中容忍不下真情實意——確切地說,屬于尋常之人的情意,對于這些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劑對法蘭西的毒藥,他們寧愿看到一個貪圖虛榮,愛好權勢的女人伴隨在國王身邊,因為后者所想要的東西國王完全可以賞賜給她,但瑪利所想要的東西,卻是一個國王絕對無法給出的。
所以可以說,瑪利的離去讓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氣,當然,他們同時也在針對拉瓦利埃爾夫人,因為這位夫人也是一個外國人,還是英國公主亨利埃塔,奧爾良公爵夫人曾經的侍女,她在國王身邊待得太久了,另外,據說國王還承諾給她的孩子一個合法的身份——即是說,在法律上承認這個孩子,雖然他依然沒有繼承權,但他將來至少會有一個公爵的頭銜,還有一處封地,因為在對荷蘭與佛蘭德爾的戰爭中,這位夫人一直跟隨著國王,他們擔心國王是否對這位夫人交托了真心。
巴黎與凡爾賽暗流涌動,對此路易也有所聽聞——但這也是長久以來的傳統,自從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有了第一個被歷史正式記載的qingfu之后,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特意為自己的愛人創立了“王室夫人”的職位,讓這個不名譽的頭銜成為了宮廷重要職務之一(王室夫人和軍官一樣是有俸金的),亨利二世的王室夫人黛安更是作為議會成員起草了關于稅收與法案的文書,并且與國王一起在官方文件上簽字——所謂的“亨利黛安”正來自于此,據說她甚至被戲稱為“床榻首相”。
也許會有人疑惑于這時代的人們為什么會熱衷于這種不道德的行為,但從路易觀察和詢問可知,王室夫人的存在居然也可以說是宮廷內務與政治的需要。
第一:一般而言,國王身邊只有一個王室夫人,這樣就避免了如亨利八世時期的亂象——眾所周知,亨利八世固然是個雄主,但他的內宮曾經輪番被博林與霍華德家族的女孩把持……尤其是在亨利八世的凱瑟琳王后前往修道院之后,亨利八世的宮廷簡直成了一座污穢的泥沼,每個侍女都希望能夠成為國王的愛人,甚至成為王后,她們輕浮放dang,行為輕率,不但向國王獻媚,也向任何她們看中的男性搔首弄姿,這樣的風氣甚至蔓延到了凱瑟琳之后的王后身上,安妮.博林作為第一個因為通奸而被斬首的王后被人們牢記,而亨利八世也成了諸王之間的笑柄,更不用說,他的第五個王后,霍華德家的女孩,也是因為luan倫被絞死的。
所以,人們一致認為,王室夫人代表著秩序與安定,就像是王后若在,所有貴女都要向其低頭屈膝,王室夫人就有著壓制那些不馴之人的義務和權力——雖然并不是每個王室夫人都能做好,但王室夫人的存在,確實讓女孩們有了一個目標,而不是漫無目的地彼此撕咬。
第二:就如之說過的,這個時代的諸國,雖然都在彼此聯姻和結盟,但君王的承諾從來就是不可信的,不必說如英國與法國這樣的世代仇敵,就連奧地利的利奧波德一世,即便與西班牙的卡洛斯二世都是哈布斯堡一系,但與路易密謀瓜分佛蘭德爾的時候,利奧波德一世也沒考慮過卡洛斯二世——國王的枕邊人隨時都可能成為國家的敵人,這點就很令人尷尬了,路易的祖母如此,母親如此,現在的王后也是如此,直至今天,安妮王太后還會被人暗中稱為“那個外國女人。”
因此理所當然的,大臣和子民們也不愿意他們的國王被一個外國女人迷惑,即便她是他名正言順的妻子,他們樂于看到國王與王后之間感情淡漠,彼此疏遠,甚至鼓勵王室夫人凌駕于王后之上。
第三就是出自于人們的私心了,眾所周知,若是一位夫人得以成為“王室夫人”,那么不但她自己能夠享有俸金,國王的慷慨饋贈,買賣官職或是圣職的權利,也能夠讓她的兄弟,父親與姐妹一同雞犬升天,她的推薦人也會得到無比豐厚的回報——職位、錢和土地,或是國王的注目與寵信。
路易曾經向王太后抱怨過大臣們對這種事情的過于熱衷,但也只是抱怨而已,或者說,在選擇拉瓦利埃爾夫人的時候,他已經開了一個讓他們驚駭莫名的大玩笑,所以已經不那么生氣了——“但我暫時真的不需要一個王室夫人了。”路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