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魯路修的預測是正確的。
富士特區成立的初期確實不錯,讓代理總督尤菲米婭狠狠刷了一波聲望。
但很快,問題便陸續顯現出來。
首先發難的是貴族。
主要是前克羅維斯派的。
十一區安定下來之后,權力便交到克羅維斯手中。
克羅維斯雖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總督,但能力也不算很差。畢竟能在百位皇子皇女中脫穎而出混到一區總督,不可能純廢物。這些年經營下來,也有了不少依附者,形成一個小圈子。
但誰都沒想到,圈子的中心突然就暴斃了。但圈子不可能說散就散,畢竟這么多年下來,他們的利益大部分都在這里,只能繼續經營,看能不能依附新總督。
沒想到新總督居然做的這么絕,直接要斷貴族的根,從特權入手,這下他們坐不住了。
他們聚攏起來,到總督府進行抗議。
當然是沒用的,柯內莉亞的左膀右臂達爾頓和吉爾福德出面擋駕,態度強硬。
十一區的貴族又大多是趨炎附勢,欺軟怕硬之輩——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克羅維斯是什么貨色,圍繞在他身邊的人自然也是類似的貨色。
這一手,算是尤菲米婭的勝利。
然而,貴族們并不甘心。明面上頂不過,就暗地里來。
既然總督大人看不上我們,我們就走。
不用走的太遠,走遠了產業就沒人搭理。
只要離開富士特區,到十一區其他地方就可以,那里我們依舊高人一等。
這種不違反規則的事情,尤菲沒法攔也攔不住。
況且她也想著,少了一批貴族,富士特區離平等就更近一步,不算壞事。
從平等方面說是,可其他方面就不一定了。
在大多數世界,都是少部分人掌握大部分資源,在布里塔尼亞便是指貴族。
富士地區是十一區的中心,不止因為行政原因,更因為貴族們都在這里,貴族們一走,哪怕不是全部,富士特區的經濟和其他方面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
而這也成了特區破滅的征兆。
以此為起點,各種問題陸續顯現。
特區經濟的下行,引發了其他還在觀望的布里塔尼亞人的擔憂。
而這個時候,第一批成為特區公民的日本人發現差距仍然存在。哪怕沒有明面上的毆打辱罵,態度上依舊輕蔑,區別對待仍然存在。
比如同樣是買東西,對布里塔尼亞人笑容親切,對日本人冷言冷語——你告他吧,沒法告,人家也沒不賣給你,你管得著我是什么表情嘛?
法律能規定的只有具體的行為,卻無法規定態度,冷暴力的問題幾乎是無解的。
雖然尤菲米婭也積極地做出舉措,和朱雀一起搞了幾個親善平等的標桿,大肆宣傳,但也只能稍有緩解,無法根絕。
這里的緩解只針對人日本人,對于貴族來說,這又是總督的表態,于是觀望派也開始陸續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