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蕭文明卻知道有理不在聲高,并不是說的人多了,子虛烏有的事情便也成了真。
否則,這世上也就沒有“三人成虎”這個成語了。
于是蕭文明斗膽上前走了幾步,隨手翻開兩頁奏章,看了一看,見其中提到的內容了無新意,也不過是是戴鸞翔里通外國、勾結戎羌的罪行,可實際上確實一點實際的證據都沒有,全都是些捕風捉影、風聞言事的詞句。
這些指控,在蕭文明看來完全沒有任何的攻擊力,讓他可以拍著胸脯保證“皇上這都是些狂犬亂吠,既荒誕不經,又查無實據。也就是現在戰事緊張,把他們當做一堆臭屁,放了也就算了,否則要是朝廷有空,非得一一倒查,追究這些污蔑好人的家伙的責任”
“怕是沒有那么簡單吧”皇帝說道,“如果真的全都是謊話的話,那怎么又同洛陽城下的戰事逐一呼應了呢這幾份奏章里說的明白,戴鸞翔便是可贏的仗不贏,不但縱容戎羌荼毒百姓,并且還在養寇自重,有圖謀不軌之嫌朕若是不能將其鎖拿,不久之后便會釀成大禍”
所以說,到頭來蕭文明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搞到最后就是戴鸞翔這仗打得不干脆,或者說是為了蒙蔽戎羌,連帶著把皇帝也給捉弄了,讓除了戴鸞翔本人和寥寥數人之外,無人可以了解這位大元帥的真實意圖。
那么他受到不明真相,或者是有意陷害者的冤枉,也就不奇怪了
按理說,戰場上的戰略目的和戰術決策,是最為要緊的戰略機密,但是眼下都到了生死關頭還不光是戴鸞翔的生死關頭,甚至是整個朝廷命運的生死關頭,再怎么遵守秘密也沒有了任何意義。
因此蕭文明趕忙將戴鸞翔準備讓戎羌攻打洛陽城墻,并且趁戰事焦灼的時機,一舉殲滅戎羌主力的總體意圖,一五一十地向皇帝和相國衛玉章陳述了一遍。
其中有些關鍵的節點,他還反復強調,耐心解說,就是要讓這兩位站在大齊朝權力最頂端的人物,了解戴鸞翔的心思到底是怎樣的。
這一番話可謂是說來話長,蕭文明前后說了有小半個時辰,說得他口干舌燥。
然而蕭文明這樣詳細的解說,卻沒有起到任何作用,甚至反而讓皇帝更加惱怒和怨恨了。
“戴元祥這點小聰明,朕怎么會不知道之前兩次召見他,也曾在朕面前說過這件事,你蕭文明不也在旁邊聽著嗎朕當時就說了,只要能夠驅逐戎羌,保住朝廷的元氣,便是大功一件,根本就用不著他多此一舉、畫蛇添足反倒是他反反復復違抗朕的旨意,倒是不知意欲何為著實令人生疑”
聽到這里蕭文明總是弄明白了。
皇帝和戴鸞翔之間在戰略決策上的確是有矛盾的,但這個矛盾說到底,不過是對某樣事物具體看法的爭議而已,犯不著鬧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實際上,真正的矛盾卻是對于權力的爭議,皇帝要你這么干,你偏偏不那么干,這不就是在挑戰最高皇權嗎
并且還不是在小事上挑戰,而是在關乎國家命運的軍國大事上進行挑戰,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