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相似的情況最近已經發生過一次了。
那時成英和唐興就勸著蕭文明攻打金陵城,然而蕭文明卻推說兵力不足而拒絕了他們。事實也證明蕭文明的判斷是正確的,即便是在康親王已經離開金陵的情況下,朝廷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才把這座城池攻下。
而現在,朝廷在四川的兵力更少,而成都依山而建,城防水平大抵絲毫不弱于金陵,更關鍵的是有康親王親自督戰
想要攻下成都,談何容易
因此這個要求無論是唐興還是成英,都沒臉當著蕭文明提出來。
反而這一回倒是蕭文明一反常態“成將軍既然不肯說,那就由我來講好了。康親王已經被我困在四川了,攻打成都,正是水到渠成”
成英聽了這話真是喜出望外,甚至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爵爺怎么答應的這么爽快之前攻打金陵城,這也不是力主反對攻打堅城嗎”
“反對攻城成將軍搞錯了吧這事兒我什么時候反對過說起反對,我只是反對倉促攻城而已,沒有做好準備就胡亂行動,這與自盡有何區別”
蕭文明這話說的十分中肯,一聽就不像是在開玩笑,成英十分感動,趕忙表態“爵爺有這樣的決心,真是大漲士氣,必然能夠三軍用命,一舉攘除奸邪,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成英也早就看出來了,蕭文明對這個朝廷并沒有多少忠誠性,跟他說什么“替朝廷立功”“替皇上買命”之類的廢話,只會起到反作用,因此這時才拿百姓出來說話,多少也算是一種道德綁架吧
但是這種行為對于蕭文明而言不會起到任何作用。
畢竟蕭文明是從網絡發達的二十一世紀穿越過來的,網上那些暴論他可見識了不少,就成英這點說詞,還能綁架了他那是在和蕭文明翻花繩吧
只聽蕭文明異常冷靜地說道“成都固然要攻,但還是那句話不能急于一時。還是應當先圍困,立于不敗之地再說。這其中,所有的決策都要聽我的,否則我便留你們自己去打成都好了。”
成英最怕的就是蕭文明撂挑子不干,因此蕭文明的這句威脅十分管用。
于是成英趕緊表態道“爵爺深通兵法,必然不會有錯。并且好在這一回朝廷和皇上那邊并沒有下旨意,沒有限定攻取成都的日期,咱們自然可以從長計議。”
朝廷不來干涉,那自然是最好的。
大軍就在蕭文明的率領下直撲成都,并在成都城下列陣,隨時準備迎戰康親王出城的軍隊。
內江失守的消息也在不久之后傳到了康親王的耳中。
那時蕭文明的兵馬還沒有到達成都城下,然而當康親王正打算出兵,重新奪回內江的時候,蕭文明的大軍剛剛趕到,并且預判了康親王的行動,就擋在成都通往內江的必經之路上,開始排列陣型,就仿佛是在十分囂張地挑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