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完短信,南易抬頭看到劉安迪的男伴正在那里侃侃而談,聽他話的意思,他很看好股市,而且估摸著投資了不少資金。
聽了一會,見話題停留在股市出不去了,南易給阮梅發了條短信,招呼一聲,他走出客廳來到室外,瞄了一眼鶯鶯燕燕,開發一個傻瓜式的圖軟件的念頭冒出腦海。
稍稍推敲,軟件只有在小圈子內傳播才能體現價值,這就限制了它的天花板,三瓜倆棗,不值得他惦記,再說,他挺討厭弄虛作假的,明明是矮冬瓜,拉成個長腿美女,糊弄誰呢。
“剛剛收到的消息,利比亞總理巴格達迪宣布從公共部門裁員40萬員工,在全額工資和貸款福利的前提下強制外國企業聘用,我們基金會控制的石油公司也收到了聘用要求。”
猶太聯合基金會長老會會議,主要負責情報收集工作的尤切維德長老向大家通報。
“斯嘉麗,你怎么看”副領袖葉甫根尼問同為副領袖的斯嘉麗。
在過去的十幾年,斯嘉麗為基金會做出重大的貢獻,她在長老會的地位也越來越高,爬到了最高的副領袖職位。
猶太聯合基金會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領袖,只有精神領袖耶和華,最高的職務就是副領袖,一共三個,斯嘉麗就是三巨頭之一,對基金會已經膨脹到6400億美元的資產、遍及世界各地的關系網絡有重大的話語權。
斯嘉麗沖負責操作投影儀的人點點頭,沒一會兒就指著投影出來的圖表說道“利比亞所依賴的石油經濟是一種特殊的經濟形態,它不僅包括石油本身所附帶的稀缺資源屬性,這種稀缺資源導致的利益爭奪會成為激發內戰的導火索;而且還包括由于石油產業帶來的一系列不平等、貧困等社會經濟問題,甚至導致政府尋租等政治問題。”
切換投影,斯嘉麗接著說道“這是過去二十年利比亞人口的增長情況,截至三月中旬,利比亞人口6012萬,其中1535歲的青年人占比79。實際上,就業矛盾在利比亞由來已久,高失業率一直伴隨著國家經濟富裕而存在。
這種高失業率,來源于利比亞高度依賴政府壟斷的石油經濟體系。在政府部門和大量國有石油產業的擠壓之下,外企與國內私營企業的規模備受限制,社會缺乏能夠大量就業機會的生產制造業和服務業。
如果,這個時候爆發世界級的金融危機,一定會給包括利比亞在內的眾多資源依賴型國家造成巨大沖擊,原有崗位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勞動力需求,造成大量待業和失業人員。”
再次切換投影,熒幕上出現了幾張照片,“這是基金會情報人員在班加西拍攝的照片,在班加西街頭充斥著玩電子游戲的失業年輕人,他們都具備高學歷,本科、碩士,甚至是博士。
自1968年8月,卡扎菲政變上臺以來,憑借石油經濟收益積累起來的財富,向國民持續到大學的免費教育福利,國內將近500萬人口普遍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國民素質普遍較高。
在理想與現實,專制獨裁與開放自由的對比強烈沖擊之下,就業落差引發的一系列心理不平衡,會使這些在夾縫中生存的利比亞青年,在沉默中積蓄憤怒力量。”
斯嘉麗掃視一下會場,嫣然一笑,“牛津大學非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保羅科利爾在1998年發布的論文論內戰的經濟原因中提到青年更容易建立武裝。
尤其當他們在勞動市場上所獲得的收入達不到他們的預期值,相較于政治不滿,經濟因素更容易導致內戰爆發。
我曾經從事過與塞拉利昂之間的鉆石貿易,對塞拉利昂內戰有過深入研究,也總結出了一條理論當存在嚴重排他的社會經濟時,只有暴力才能滿足人的基本需求,而就業機會的長期短缺會導致年輕人為了財富、地位而起義。
嗯哼,如果大家愿意,也可以稱之為革命。”
另一位副領袖猶大納扎雷諾說道“斯嘉麗,你認為利比亞會爆發內戰”
“猶大,不用著急,聽我繼續往下說。”斯嘉麗回應一聲,示意切換投影,“八十年代,卡扎菲政府對全部民營企業實行國有化,雖然在九十年代放寬政策允許私人部門的建立,但是計劃經濟殘余并未完全消除,至今還是利比亞經濟的主導。
這種經濟的高度集權,導致政府對經濟活動具有高度的限制和干預,部分干預內容甚至被納入法律當中。近年來,利比亞采用嚴緊的政策,強制出口代理制、禁止外商在國內從事商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