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作老周的編輯,年紀看起來不是很大。
但是可能因為過分的焦慮,以及工作強度大,已經出現了禿頭的征兆。
臉上也可能因為長時間的皺眉,出現了深深的川字。
莫名的就非常的顯老,以至于被人稱作一聲老周也不過分。
“那還是我剛入職那會兒吧,我記得好像是梅冰的《踏雪無痕》。”
梅冰是當代以文筆細膩著稱的大師之一,他之前文筆十分的細膩,以至于也有一點偏向于白話特征。
所以剛開始在接觸到他稿件的時候,底下的人對他的稿子也有不同的意見。
有的人覺得他對主角的心理描寫過多,以至于都出現了透露謎底的行為,直接就導致了閱讀體驗大打折扣。
能夠上蘊華社的蘊華刊,絕對有一點名不副實。
但是有的人覺得對主角的心理描寫的過渡,那是非常有必要寫的。
畢竟這樣能夠更加合理地推動劇情的發展,從主角心理轉變,可以看出證據搜集的多少與準確度,讓讀者更加身臨其境的去一步一步地解開謎底。
當時也是眾說紛紜。
不過都過去這么久了,如今梅冰也沒有辜負他們蘊華社的期待。
文筆依舊細膩不說,寫出來的文章,也沒有像以前那樣過分的細膩到透露出謎底。
而是在文筆細膩的同時,逐漸強化了草蛇灰線的伏筆作用,用伏筆引導謎底逐漸浮出水面。
而不是用主角的心理來借主角之口說出。
“梅冰啊……好像那一次他的文章發出去以后,是有一些爭議,那時候他還在辦公室哭來著。不過以他現在的優秀程度來講,他應該已經忘記之前那些爭議了吧。人變優秀了以后,以前的一些傻事兒都會放下的。”
“那不叫放下,那是算了吧,畢竟他又能怎么樣呢,跟那些說他寫的不好的讀者去吵一架?不過說到問題稿,說到梅冰事件,這又讓我想到了一個人。”
辦公室里的編輯們互相望望,眼神當中都透露出了然。
他們和青云社到底也是友社關系,不存在太多的競爭。
因為他們針對的文人供稿面是不一樣的,所以擁有的讀者群也不存在沖突。
青云社之前官網被黑的樣子,讓他們想起了之前梅冰事件出來以后,社會上對于他們蘊華社的討論。
他們不相信之前沈瑜稿子發出來的時候,是一帆風順的。
肯定也是在青云社有過大范圍的爭議。
顯然,青云社采取的方式和他們一樣,直接發稿,管什么別人說。
“你說那時候沈瑜,有沒有跑到他們辦公室哭一場?”
之前說話的那個編輯笑笑。
“十七八歲的小孩子哎,我記得那時候梅冰都三四十了,胡子拉碴的,哭得那叫一個楚楚可憐。”
老周顯然更關心工作,而且一個胡子拉碴的老男人哭的模樣,他的確不怎么想回想。
于是他直接登上了,很久沒有登陸的問題稿郵箱,點開了郵件準備查看。
“不一定吧,實際上的年齡和心理年齡是不一樣的,之前學潮針對沈瑜的時候,不有小道消息傳出來,說沈瑜跟那些學潮的人正面剛了嗎?”
“有這種膽色的小伙子,怎么著也不算是十七八了,十七八能有這種能耐?十七八頂多在青云社發個不入流的稿子,你看他敢不敢往我們這兒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