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時代,是極為稀少的。
如今的他,自也察覺到了輿論、人心的變化與發展。
都不需要去看其他地方,只需要隨便派些宮里人,去長安城里看看,打探一下就知道。
從六月至今,這長安城二三十萬的居民,討論最多、議論最多和關注最高的是什么?
毋庸置疑,只有一個——小康。
而學術界,無分古文、今文,甚至儒法黃老墨,所有人關注和聚焦的都是——太平世。
天下大同成為了本年度輿論和文人提到最多的詞語。
無論是文人的詩賦,還是學者的文章。
幾乎沒有人不將這個事情列入自己的清單的。
特別是當漠北大捷的消息傳到長安,當漢軍再次封狼居胥山的訊息傳到關中。
整個世界,就像煮沸的開水一樣,徹底的沸騰起來。
人心、民望甚至整個統治階級,包括這朝堂上的兩千石、九卿、列侯,都在期盼著,都在渴望著那從孔子以來,自春秋開始,禮崩樂壞,圣王之跡熄的世界,重新走入有圣王臨朝,賢臣治世,刑措不用,畫衣服而民不犯的嶄新世界。
那三王之后的新王時代!
于是,如何選擇,自不用說。
明智的君王,從不會逆大勢而行。
何況,這天下大勢與民心人望,都是在為漢家為劉氏統治的合法性與合理***。
旁的不說,三世說發表后,特別是新豐宿麥畝產大爆后,這天下的學者、文人,以及他們可以影響的地主貴族豪強們,便都已經徹底的倒向了劉氏漢家。
即使是素來與長安不對頭的齊魯吳楚地區的緩則們,現在也都乖乖的低下頭來,成為了劉氏的忠臣孝子。
太子劉據在會稽圍湖時,地方豪強地主,還有些懶惰甚至抵觸。
要靠軍隊和官府的威權下場彈壓、催促,才能推進工程進度。
但,到了如今,引淮入汴工程一開始,便得到了整個徐州和河南郡、河內郡甚至河東郡的士民官吏的鼎力支持。
工程進展速度非常快。
這就是人心的力量!
亦是大勢所趨的可怕所在!
這讓這位陛下在感到欣慰和開懷之余,卻不得不考慮,如何有效引導這力量為己所用。
沒有人會喜歡不受控制的力量。
哪怕這力量能給自己帶來好處。
特別是君王!
所以,天子向前微微一步,看著群臣,握著手里的斬白蛇劍,朗聲道:“朕聞有士人議論說:夏之政忠,忠之弊,小人以野;故殷商承之以敬,敬之弊,小人以鬼;故周救之以文,文之弊,小人以薄,欲救薄,莫若以忠,此天之道循環往復也……”
群臣聽著,都是低下了頭。
五德終始說,是漢代流行最廣的理論。
基本上這個理論甚至已經推廣到了連鄉下不識字,一輩子都沒有出過村亭的農婦也知道,甚至懂得其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