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他就一定還有著一些更好的東西。
只要學到了,那今后獨立為官,主政一方,自然不在話下。
這樣想著,桑鈞就不知不覺挺直了腰桿,側耳傾聽,而這時他才發現,其他人早就已經安安靜靜的聚到了張侍中身邊,像一個個乖學生一樣。
他連忙走上前去,加入其中。
不合群,可是很犯忌諱的事情!
張越卻是望著墻壁上的地圖與表格,心里面也是豪情萬丈,自顧自的講著:“諸君請看,從數據上分析,新豐縣人口與耕地呈現了南輕北重的格局……”
“越向南,人口越少,土地越少……”
“而越向北,人口愈聚集,土地愈密集……”
“像是枌榆社,有戶三千余,口約兩萬,比新豐縣縣城還多……”
“而在南方的三鄉,加起來也沒有枌榆社一鄉多!”
“諸君以為,這是為什么?”張越看向自己的同僚們問道。
“可能是因為驪山之故吧……”陳萬年舉手說道:“下官聞新豐南有驪山,山高路險,故民多不聚……”
“或許是這樣吧……”張越點點頭,道:“但諸君換一個角度想一下,或許是因為當地的開發還不夠的緣故……”
驪山周邊,張越是去過的。
不僅僅原主去過,他也去過。
當日從南陵前往驪山,向黃家求助。
張越就看到了驪山附近的山區情況,雖然山地多,但也有平原,也有適合耕種的土地。
但,當地的百姓,卻普遍種植小麥、高粱等作物。
當時張越就覺得,若能在驪山地區,修建大大小小的小水利——那種長度一里或者幾里的渠道,將整個驪山山區打通,形成一個大型水利網絡。
那當地的農業,一定能得到極大發展!
千萬不要小看小水利。
事實上,小水利對農業發展幫助,其實作用不比那些規模宏大的工程小。
尤其是,中國這樣的小農經濟社會。
某村有水利和沒有水利,是兩個世界。
前者可能小康,而后者一旦遇到氣候災害,立刻就要破產。
所以,張越已經做好了在新豐縣轄區,大修特修各種中小型水利設施的打算。
張越看著眾人,對他們說道:“新豐縣北臨渭河,南有戲水,水力資源充沛,雖有驪山之阻,但本官相信,只要做好了計劃,拿出了決心,驪山之險不足為道!”
“所以,本官希望諸君回去以后,都仔細查找歷代典籍,一起將新豐的水文情況以及境內大小河流都整理好!本官回來以后要看到這些相關資料!”
這個事情不算難,只要用心去查,總是能查到的。
所以張越也就沒有作弊,而是將此事交給這些官吏去做。
總要給點事情給別人去做吧?
不然,事情都被上級做了,要下級做什么呢?
張越要的,也不是一個跟著他混吃等死的利益集團。
而是一個充滿戰斗力和活力,能積極主動做事的小集團。
“諾!”眾人聽了,齊聲領命,人人都是摩拳擦掌,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自秦以來,修水利,向為升官發財的最佳道路。
只是,水利工程,耗資巨大,一般都是以國家意志來主導。
歷史上,秦人為了修建鄭國渠,甚至停止了對外征戰,集中全部力量,投注于鄭國渠工程上。
國朝修建龍首渠和六輔渠,也都是廣泛發動了整個關中的力量來做。
如今,張越還沒有上任,就已經將水利和道路,列為新豐縣的頭等大事來抓。
更讓自己等人去查找水文資料,這就是擺明了要在新豐大干一場!
雖然,現在還不知道他的計劃和打算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