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榫:又叫“樁頭”、“走馬銷”,是一種用于可拆卸家具部件之間的榫卯結構。由于要拆卸,榫頭易磨損,甚至損壞,出于維修方便,也避免因榫頭損壞而使家具部件報廢的情況,一般都采用另外一種木料來制成榫頭,然后將榫頭栽到家具部件上。
楔釘榫:是用來連接圓棍狀又帶弧形的家具部件,如圓形扶手的榫卯結構。
格肩:傳統家具橫豎材料相交,將出榫料外半部皮子截割成等腰的三角尖,另一料在榫眼相應的半面皮子同樣割成等腰三角形的豁口,然后相接交合,通稱“格肩”。
托角榫:角牙與腿足和牙條相接合,一般在腿足上挖槽口,與角牙的榫舌相接合,當牙條或面子與腿足構成的同時,角牙與牙條或面子都打榫眼插入樁頭,故“托角榫”是一組卯榫的組合,不是指單一的構造形式。
長短榫:一般腿部與面子的邊抹接合時,腿料出榫做成一長一短互相垂直的兩個榫頭,分別與邊抹的榫眼結合,故稱“長短榫”。
抱肩榫:牙條與腿足結合有幾種形式,抱肩榫的做法采用45度,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條與腿足構成同一層面,是有束腰的明清家具常用的榫卯結構。
暗榫:兩塊木板兩端對接,使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叫“暗榫”或‘悶榫”,是制作幾、案,箱子之類必用之榫。
套榫:明清椅子的搭腦不出挑,與腿交接處不用夾頭榫,常用腿料作方挖出榫,搭腦部位則挖方形榫眼,套接。
掛榫:掛榫屬楔形榫的一種,榫頭一邊成斜面,眼口鑿成同形,但再需放長一倍鑿直眼,榫頭入直眼后拍進原榫眼,上提或掛拉都不能脫出,若拆裝時可重新將榫頭移入直眼探出。
勾掛榫:榫眼做成直角梯臺形,榫頭也做成相應的直角梯臺形,但榫頭的下底面等于榫眼的底面,嵌入后斜面與斜面接合,產生倒勾作用。
進入空間已經好一會兒了,趕緊出來。
柳素月拿起他們兩個人的東西,看了看一會說道:“顏兒的這個是套榫,凸型方榫對接在一塊的,構造精巧,誠兒的這個是暗榫,雙層凸榫結合在一塊的,結構穩定,都是好的。”
鳳暮顏和鳳宮誠聽了這話以后很欣喜,鳳暮顏笑著說道:“娘親果然懂得很多,看來暮顏得好好學習了,暮顏要學習更多的東西,才能堪比娘親。”
柳素月笑著摸摸他倆的頭,說道:“你們可以好好學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并不重要,也沒有必要跟誰做比對,只要你每一次比上一次的自己更加厲害就可以,沒有誰是你們的敵人,你們只有戰勝自己才可以取得更多成就,那樣娘親就會更加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