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干面的魅力,全靠芝麻醬撐起來,濃郁綿厚,唇齒留香。因為沒有湯,容易干,若這芝麻醬稠而不澥,又恰逢拌面老手,使其均勻附著在每一根面條上,便能使整碗面既不干不黏,又不拖泥帶水。壓面、撣面、燙面,做得好便勁道有彈性。
面被麻油浸過,再拌上芝麻醬的醇香,點綴其中的蔥和辣蘿卜丁,足夠令食客三五口囫圇著咽下去,回味無窮。
面是堿面,沒發好便容易澀,即使再正宗的熱干面也需搭配著冬天的蛋酒和夏天的冰米酒中和一下,才是其最好的滋味。
必須自帶背景音,一定要配上周圍人吵架似的閑聊聲,不絕于耳的嗦面聲,倒醋加辣椒時塑料調料盒的開關聲和碗筷撞在桌上的噼啪聲。老板一邊來了來了,急么斯!,一邊麻利地下面撈面、倒調料,收拾桌椅。
能坐著吃的面都算是悠閑時光,大多數時候,剛在路邊的餐車付完錢,面還沒拌開腳就先邁起來。汽車的行駛與鳴笛聲、路人吵吵嚷嚷地打電話、盤旋在腦子里的公交到站鈴響,以及周圍幾個和你一樣端著面的趕路人——這才是武漢人的過早。
據說在漢口長堤街關帝廟一帶,有個小販叫李包。一個大熱天,他怕沒賣完的剩面放餿,便將面煮熟后晾在案板上。其間,他不小心打翻一壺麻油,無奈索性將麻油拌面攪均。
第二天他將這浸了油的面在熱水里燙上一燙,加些佐料,賣給顧客。沒想到食客們竟覺得好吃得不得了,紛紛打聽這面。李包不及細想面名,脫口而出:熱干面。
嘈雜擁擠的碼頭集市,多得是出力氣的販夫走卒,搬貨、挑扁擔,叫賣小商品......叫喊不夠響,反應不夠快,力氣就賣不出去。
與之相配的,是火辣辣、熱烘烘、爭強好勝的荊楚性格。武漢方言“不服周”,常用來斥責小孩子不聽話,便源自楚人對周王朝的反抗,不信權威,不尊禮制。
所以一碗又快又頂飽,還沒有湯湯水水婆婆媽媽的熱干面才是城市氣質的真實寫照。吃飽喝足后,甩下碗就該去干活了。
幾年前蔡瀾先生來這里宣傳新書,過早時一碗蛋酒讓他忍不住感慨:一大早喝甜甜暖暖的米酒,是有幸福感的。處處的早餐文化,因生活優裕而消失之中,武漢的街頭巷尾還在賣,我將之冠上早餐之都。
在這里,有個屢屢被稱為秘境的地方。曾被評選出的最美仙境,被國家地理評選為最美地方,被列入的世界文化遺產旅游地。
無論你什么時候來,這里一年四季景色均不同,春天,這里有深藏在大峽谷里的小仙本那;夏天,這里又變成自帶空調的世界涼都;秋天,這里漫山的紅葉又被譽為南方喀納斯;
冬天,這里的雪景又堪稱阿爾卑斯。
恩施,唯一少數民族自治州。
擁有無數秘境里的美景,卻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讓它一直沒有像大理、麗江、杭州這些熱門景點般,有蜂擁而至的游客,多年以來,只顧自己低調地美著。
身處深山之中,被崇山峻嶺環抱。曾經聽過的山路十八彎的每一句都能在這里親身體會,300度的急轉彎,懸掛于山腰的人工公路,漂浮在湖面的棧道,還有曾經的世界第一高橋……
爽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