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桐將軍的衣冠冢前立著一個巨大的青石碑,上書“桐葉長青”四個大字,金鉤鐵劃,筆法凌厲,旁邊綴有小字“邊關戰事急,未敢遞家書”。
襄王與三位統領在青石碑前,久久默立,胸膛中有熱流淌過。
鐵骨不復在,英雄氣長存。
襄王從白桐將軍手中接過隔世的兵符,三萬龍驤軍代先輩英魂,鎮守楚南門。
而這一過,就是四個多月。
秋風何時起,吹落千千葉。晝起不覺寒,夜見寒露白。
千里黃葉蕭蕭,沒有迎來中秋佳節的喜慶,反而一封密詔讓三萬龍驤軍霎時間覺得秋風蕭瑟如薄酒。
“八月十五夜,并蘭陵,坐擁銅綠山,問鼎中原!”
一十七個字,
(本章未完,請翻頁)
開啟了楚兼并諸侯國,一統中原的宏圖霸業。
史書記載:“大楚歷八**年,楚伐蘭陵。蘭陵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
這一年的中秋之夜,陰云密布,絲毫不見月光。龍驤軍的左路軍借助夜色悄悄向著望秦關機動,在襄王指揮下留候在關口五里外的密林中。
而襄王則帶領百陌等十幾人帶著飛索爬上了蘭山落魄崖,一路飛檐走壁,行走在懸崖峭壁中,來到望秦關的上方。
從落魄崖上往下看,望秦關如同一把黑色的斷刀,斬斷了十里望秦溝。
望秦關的青銅巨門厚約一尺,重千鈞,平日里需要借助內部的省力結構才能推動。這使得正面強攻毫無意義。
于是襄王想著率先帶人爬上落魄崖,從天而降,悄無聲息地滲透到關隘內部,打開關門。
可到了地方才知道,這落魄崖實在太過陡峭,險象環生,已有不少兄弟因為手腳不穩而墜入深淵。
而且此時望秦關城門上燈火闌珊,更有巡夜侍衛三五成行,隨處游走,可見是蘭陵加強了對此地的戒備。
襄王決定,先一個人過去探探虛實。
下去的路上碰到一個起夜的倒霉蛋,襄王一記手刀將其擊暈,拉到隱蔽處,換上了蘭陵軍裝。
而后大搖大擺地混進一個巡邏隊中,悄然溜入城樓最高處的烽火臺處,將藏于袖中的一只鷹隼放出,五里外的楚軍見到后便會殺到望秦關。
就在襄王準備離開時,又看到一旁堆放著幾個大桶,桶里盛有桐油。
襄王眼神中流露出一絲竊喜,隨手在木桶底部刺了幾個窟窿,濃濃的桐油順著房屋裂隙涓涓往下流…
在望秦關城樓的一間雅室里,金凝將軍正在潑墨作畫,桌上墨池里是蘭陵特有的云煙墨,紙是產自楚國江陵郡的雪花宣,方才那恰似散花地信手一潑,一匙墨洋洋灑灑落在潔白的宣紙上,如雨打芭蕉,風吹散云,一番淋漓盡致地渲染后便有了巍峨山川的雛形。
忽然,潔白的宣紙上多了一滴異樣的色彩,如昏黃的燈花墜入暗室,使得一幕山水頓時失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