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二位就辛苦些,老人拉著車走了,按照陳清悟的提議,征糧果然順利了許多。陳凌和高湛扮坐商賈模樣,在濱州城中酒肆茶館大肆談論,一傳十十傳百,趙懷寧要增加稅收八成這樣的傳言甚囂塵上,傳到最后,竟連增加三倍稅收的話都傳了出來,一時之間,人人怒罵趙懷寧暴政。
街頭巷尾,甚至有好事者揭竿而起,要反趙懷寧,打倒暴君。
另一邊,百姓紛紛拿著糧食去征糧處。
“前幾天一百石糧食五兩紋銀,今天怎么就三兩了。”一個拉著木板車的老人家在征糧處小心翼翼的問,“咱們可都是窮苦人家,一早上就從村里拉著過來的,官爺,您可別哄我們啊。”
老人家衣衫干凈,卻打滿了補丁,面容愁苦,單從面相看,就是個過苦日子的莊稼人。
“老人家,我也是奉命行事,可不敢哄騙您,您去城里的糧莊看看,他們的價錢更低啊,一石糧食才二兩紋銀。”看著顫顫巍巍的老人面色愁苦,征糧的官兵也于心不忍,柔聲說道。
老人家的眉頭皺的更深了,說道:“這也是聽說秋收后現今的皇帝,要增雙倍的稅收,我才一早拉著糧食過來賣,怎得到這就降價了,我們都是愁苦人,家里余糧也不多,這又要打仗了,換些銀錢保命,家中老太婆身體不好,吃著藥呢,哎,三兩就三兩吧。”
“老人家,你莫急,等我們王爺打敗了現今的暴君,就免半年稅收,也讓老百姓喘喘氣。”
老人家擺擺手說,“哎,誰當皇帝跟我們這些莊稼人沒關系,只盼著是個仁德的君主,莊稼人的日子苦,經不起稅收啊。”
說罷,從小車上卸糧食,官兵見他卸不動,連忙去幫忙。
一車不過兩石糧食,恐怕就是這位老人家家里僅剩的余糧了,兩石糧食約兩百斤,這位老人形如枯槁,步履蹣跚,不知道是怎么一路拉過來的。
陳清悟身著盔甲,本是順道來傳令的,站在一側聽二人對話,聽得鼻子發酸,雅心穿著一身白色的衣裙,站在陳清悟身旁,說道:“原來趙國有這么多愁苦的百姓,我以往在皇宮大院,有時也怨自己命苦,如今覺得,比起這些莊稼人,倒是不苦的。”
陳清悟點點頭,:“希望王爺可以取得勝利,讓這些百姓的家中,家家有余糧,吃飽,穿暖。”
陳清悟看著老人家拿了錢要走,急忙追上去,從懷里掏出五兩銀子塞到老人手中,“老人家,這些錢不多,您拿著。”
“官爺。。。這。。”老人家連忙推辭,抬眼卻看見原來是一位穿著盔甲的姑娘。又連忙致歉:“原來是位姑娘,老頭子眼拙,這錢我萬萬不能收。”
陳清悟把錢塞進他的懷里,說道:“您盡管放心拿,這是給窮苦人家的補貼,不止您有,所有窮苦的莊稼人,都會有的,一來你們的日子過得清苦,這些錢可補貼家用,二來,也是為了感謝你們,這樣的關頭肯賣糧給我們。”
老人家怔住,無語凝囁,半晌才點頭,:“我知道是姑娘你的好心,可憐我這老漢,我也歷經幾次戰亂了,沒見過有哪個當官的給補貼的,謝謝你了姑娘,這錢我收下了,姑娘,你的善心,將來必有福報。”
老人拉著車走了。步履緩慢,逆著正午的陽光往前走,陳清悟被陽光刺得睜不開眼,只能半瞇著眼目送老人離開。
走回征糧處,兩個征糧的小兵立馬站起來行禮。
陳清悟將懷里所有的銀錢掏出來,又將頭盔取下,把發間的純銀發扣取下,又依次將耳朵上的金珠子,手腕上的銀鐲子取下,放在桌上,:“把這些都賣了,再有這樣窮苦的老人家過來賣糧,你們二位就悄悄的塞點銀子給他們,讓他們的日子好過些。”
“陳姑娘,您真是善心,觀音菩薩啊。”兩個官兵將桌上的金銀收好,“我們記住了,一定不會辜負姑娘的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