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顧青初描述時,孟氏眉眼間的真誠和雀躍,那是對長輩由心的依賴和敬重才有的。
孟氏知道自己是府中大夫人,合該穩重端莊,但她下意識的對老祖宗有小女兒心態,她父母去世的早,在顧家她嫁過來時便沒有直系長輩。
沒有長輩的遵囑,許多事情都要靠自己去摸索,今兒行事聽了老祖宗指點,從龐府出來的她豁然開朗,孟氏特別開心。
記憶深處讓她恐懼的龐氏母女不過如此,多年來在心底最深處的郁氣一掃而空,孟氏整個人都明亮起來了。
顧青初樂得見孟氏有這樣的變化,她希望孟氏能夠擔得起顧家大夫人的頭銜,也不想讓孟氏過得苦。
見她這得心順手的模樣,顧青初也很愉悅。
孟氏說完才后知后覺怕老祖宗不喜,偷偷抬眼看到了面前老祖宗面紗上帶笑的眉眼,心中忐忑消散了。
老祖宗菩薩一樣的人兒,和其余要求苛刻的后院長輩不一樣。
“老祖宗安,三位小少爺來了。”守在門口的白梅進來稟告。
因說著龐府的事情,屋內只留了玉鐲在,其余下人丫鬟都遣在門口候著。
三個孩子來了,屋內更熱鬧起來。
顧青初問起了孩子們的學業,在邊境孟氏給三個孩子請了私塾先生,如果今年不回盛京,孟氏計劃讓顧鑫去學堂,準備兩年后開始進行科舉考試。
大夏朝三歲啟蒙,十歲過后可以參加科舉,若是中舉有了名頭可申請入太學也就是國子監。
這點是針對平民百姓,一些皇親國戚等世家權貴不需要有科考名頭,最初太學便是給皇子宗族之子們讀書用的。
后來太祖皇格外開恩,允許每年可篩選招一批布衣出身的學子入讀,就算沒有考上科舉,說在國子監讀過書,日后都有大把的人請回去當家里先生,前途明朗。
孟氏三個兒子,老大學問好,老二算術好,老三懵懂才啟蒙還看不出什么來。
顧青初隨意考了幾個問題,顧鑫皆回答的頭頭是道,且見解獨特。
最后問的兩個問題,已經超過顧鑫當前所學范圍,是關于農業瘟疫等,顧鑫都答了上來,說明平日有所涉獵。
是個靈活讀書來運用的人,不是個書呆子。
“五天后太學招生,鑫兒去試試,可敢?”顧青初問著。
“回老祖宗,玄孫敢。”顧鑫眸子明亮閃爍,他心里一直想考太學,但奈何各方面都不符合,眼下有這個機會,他想試試。
顧青初是顧父的老來女,與顧明華年齡相差二十歲,雖說是兄長可在顧青初心里,顧明華比父親更像父親。
年紀小的顧青初輩分大,與侄子顧南只相差一歲,她中毒時顧南的兒子都四五歲了,所以算下來顧鑫自稱玄孫沒錯。
“老祖宗,鑫兒他未有功名……”孟氏猶豫的說了句,她自是想兒子去國子監,之前孟氏打聽過,知道這里面要求良多。
“……龐若蘭她的夫君是國子監祭酒。”龐若蘭的為人一定會找機會打壓她的兒子。
“無事,名額不是問題,關于那位祭酒夫人,鑫兒不會怕對不對?”顧青初笑盈盈地問。
“對,鑫兒不怕。”顧鑫點頭,眼中滿是堅定。
“孟氏,她龐若蘭是祭酒夫人,你也是大理寺顧大人的夫人,她若敢私下或明面有小動作,你便如今日去龐府一樣,再走一趟劉府又如何?”
顧青初抿了塊兒茶點,品口茶后接著道:“我們顧家要名聲,卻也不能為此束縛住。”
兒子受欺負了家里人不敢撐腰,為了名聲死要面子的人,他們顧家從來不是。
“是,妾身明白了。”孟氏心口發熱,有了老祖宗的話,她什么都不怕了。
視線落在顧鑫稚嫩的臉龐上,她要和兒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