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王東遷洛陽,見此處市井稠密,宮室壯麗,心中大喜.天子搬家也算是喜是一樁,天下諸侯都進表稱賀,獻上搬家禮.只有楚國什么表示也沒有,既沒人來也不見東西.平王想征討楚國,但群臣反對,表示剛剛遷都,人心未定,不宜遠征.平王想想也是,便也算了.
秦襄公要回去了,周平王感念他一路護送辛苦,總想賞點什么.于是說:”歧山和豐鎬那邊的土地,一大半都被犬戎侵占,要是你能驅逐犬戎,那么就賞與你了.”秦襄公當了真,回去整頓兵馬,勵精圖志三年,竟真殺得犬戎七零八落,大將孛丁,滿也速都死在秦軍馬下,戎主遠遁西方.這樣,秦國得到歧豐之地,辟地千里,遂成西方一霸.
周平王十五年,秦襄公逝世,他的兒子立為秦文公.這位文公與中國歷史上愛好天書之類的君王有得一拼,非常好衷祥瑞一說.今兒夢見黃蛇立個白帝廟,明兒得一獸立個陳寶祠,祭祀郊天不止.引得諸侯議論紛紛.
魯惠公聽說了,遣太宰到周天子處,說他想用郊禘之禮祭天.這本是天子才能行的祭禮,周平王不許,惠公說:”我先祖有大功于周王室,禮樂就是我家祖宗制定的.現在秦國能做,怎么我們魯不行呢?”周平王禮虧,于是不再過問.自此王室日益卑弱,諸侯間穩中有各自擅權,互相攻伐,天下進入多事之秋.
再來說說鄭武公掘突,也乘這個時機吞并了東虢及鄶地.改滎陽為京城,又在制邑設險關.平王十三年時,衛武公逝世,鄭武公獨掌周朝國政,登上權力頂峰.
鄭武公夫人便是申侯的女兒,號武姜的便是.武姜生長子時,大約是胎位不正而難產,孩子是腳先出來,因此很吃了些苦頭.于是,武姜給這個兒子取名為寤生,要多嫌棄有多嫌棄.次子是順產的,取名為姬段,長得一表人才,唇紅齒白,又善射,武藝高強,武姜愛得什么似的.
武姜多次在丈夫面前夸贊次子段,想勸說武公立他為嗣.鄭武公是親眼見過周幽王廢嫡立庶的下場的,頓時心中警鈴大作,不但不聽姜氏的,反而立寤生為世子,只把小小的共城封給了次子段.
每次看到這只覺得心中發涼,世上也有這號媽?只為著生產時吃了苦頭,便不待見自個兒的親骨肉?那個時代的貴族女性,當真這般吃不得一點虧,哪怕是自己的兒子也不能給自己添一點堵?人性或是母性淪落至此,真是時代的悲劇.這也難怪得寤生后來變得如此腹黑,父親忙于工作無瑕顧及自己,同時還得承受母親的嫌棄,弟弟的排擠,可以想見他是怎么長大的.有一句話怎么說來著?沒有傘的孩子,下雨只能自己拼命奔跑.可不是嗎?
武公薨,寤生即位,是為鄭莊公.太后武姜見兒子共叔段手中無權,心中怏怏不樂,向莊公請制邑封給段.莊公不肯:”制邑是險關,先王有命,這個地方誰都不能封,若是別的地方,我便答應母親.”
姜氏說:”那就把京城封給你弟弟吧.”莊公沉默了,姜氏怒了:”這也不肯那也不肯,干脆把你弟弟趕出去自謀生路好了.”莊公無法,只能勉強答應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次日升殿,宣布將京城封給段,大夫祭足反對,理由嘛,”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京城是大邑,封給太叔仿佛鄭國有兩個君主一般,可莊公已答應了太后,這事只能這么定了.
太叔段得封京城,自入宮來和母親辭行.姜氏屏去左右,低聲對兒子說:”你哥哥一點不念手足之情,這次封你在京城是我強逼著他答應的,他心里怕是不痛快.你到了京城,要招兵買馬,聚斂人馬,我在宮中為內應.有朝一日,你能取代寤生登上這君位,我死也無憾了!”
太叔段一到了京城,便命令本地官宰只能聽命于自己,貢稅兵車俱由征調.同時假借射獵之名,日日出城操練士卒.不幾日,竟然發兵攻占了鄢和廩廷兩處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