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過今天周應秋的表現,“賣官分賄,盡逐清流”朱由檢還不能確定,但他最為厭惡的標簽“無能”,那肯定是鐵鐵的貼在周應秋腦門上了。
朱由檢知道明朝官員的德性,連“千古名相”張居正都難免收受下屬好處,無官不貪是大明極為普遍的現象。
所以朱由檢對官員的要求便是你可以貪,只要不貪的太多太大引起公憤,完全沒問題,但絕不可無能,無能就是不能做事,不能做事那朕還白養你這個官員做甚?!
看來周應秋身為吏部天官,在閹黨之中卻只能名列“十狗”,連“五虎”、“五彪”之類都沒撈著,這不是沒有原因的,周應秋應是官場之中濫竽充數的“水貨”,在朱由檢別開生面的“面試”前,終于露出了原形。
打發了周應秋出去,朱由檢心中已是給周應秋的官場之路判了死刑,如果他還有什么貪污**勾當的話,朱由檢不介意給他來個抄家,畢竟前段時間朱由檢花錢花的有點狠,得及時進補才是。
只是吏部尚書的位子太重要了,朱由檢夾帶里并沒有人才夠資格頂上吏部尚書的位置,只能繼續讓周應秋繼續濫竽充數一段時間,一旦有了合適的人選,立馬就讓周應秋滾蛋!
周應秋結束面試,接下來禮部尚書來宗道、戶部尚書郭允厚、刑部尚書蘇茂相,工部尚書薛鳳翔,南京吏部尚書王在晉,以及錢謙益、徐光啟、孫承宗相繼接受了朱由檢的考校。
在這些人中,錢謙益果然沒有辜負朱由檢的“厚望”,面對朱由檢的考校,錢謙益表現得唯唯諾諾,也就是在待人接物方面有一套,表現得比周應秋稍好一些吧。
如此表現,在朱由檢心中,錢謙益大明“錦鯉楊超越”的標簽看來是一時之間撕不下來了。
至于四名閣臣聯手推薦的郭允厚果然大有才干,表現非常出色,朱由檢再三思索,還是圈了郭允厚入閣,擔任他的“財相”。
但郭允厚并非是面試中表現最為杰出者,讓朱由檢刮目相看的是南京吏部尚書王在晉的表現。
王在晉在兵部任職多年,是以面試中朱由檢考校的是王在晉的軍略,在面試中當朱由檢問到王在晉對遼事的看法時,王在晉沒有大談孫承宗的堡壘戰術,反而建議遼西軍退守山海關,豎壁清野,派遣小股部隊襲擾后金,跟后金打游擊戰,以大明龐大國力拖垮后金云云。
這讓朱由檢大感震驚【受金庸和當年明月影響,朱尤簡一直以為王在晉就是一無能廢物】,王在晉的遼事軍略簡直就跟紅朝太祖抗戰中的“持久戰”、“游擊戰”一毛一樣啊!
王在晉的突出表現倒是讓朱由檢犯難了,原本他是想讓孫承宗擔任兵部尚書并入閣的,但王在晉于軍略方面比孫承宗還要更勝一籌,王在晉怎么看才是擔任兵部尚書的最合適人選啊!
思來想去,朱由檢靈光乍現,突然冒出一個念頭來:何不將滿清的軍機處山寨到大明來!
如此,孫承宗入閣擔任軍機大臣,王在晉擔任兵部尚書,可不就能解決他的難題了嘛!
想到這里,朱由檢再無猶豫,在增補內閣輔臣的質疑上寫下了三個名字:孫承宗、郭允厚、錢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