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糧食方面,陳嶼現在對一些往常忽視的地方同樣上了心,比如百工。
某刻,正思索著,專心于其上。
當確定了如何去做時,冥冥中揚起一股空靈意韻,宛若燭火飄揚。
陳嶼一愣,就在剛才那一瞬似乎自己的靈性倏然拔升了一絲,十分微弱,但感知并未出錯。
他很快回過神,意識到了什么。
“這也是一種修行”
眼眉微抬,露出笑意。
到底是靈性活躍下的關系,還是說這確實是修持自我的某種方式,陳嶼一時也說不清,不過總之是件好事。
“曾聽聞心靈境界有三,知我、非我、故我在。”
他現在應該處于知我的境界,前提是真的有這個境界存在。
陳嶼細細回味,總結方才稍縱即逝的靈光與感觸,逐漸有了些想法。
“靈性根源在于自我,自我迷蒙昏聵則靈性渾濁、微弱,自我清晰覺醒則靈性渾厚潔凈。”
如同他看見過的籠罩自己的那一層厚厚囊繭,便由靈性凝結成。
“精神力的出現可以看作靈性生發蛻變的,那是自我覺醒剎那所迸發的光與力所導致,只是后面能蛻變到何種地步就需要看自我覺醒的如何。”
他審視自己,內觀身軀與腦海。
知我、非我、故我在,陳嶼判斷,或許覺醒自我便開始踏上知我之路,至于后面是否是非我境界,這一點還僅僅作為推測,有待商榷。
或許知我就是靈性修持的全部,這并非沒有可能。深挖自我根源,最后證得真我,這未必不是一條路。
他依據剛才的靈性變化作出猜想,自我覺醒只是第一步,然后需要結合心靈方面的體悟,知曉根本所求,從而反饋至靈性上,獲得增強。
“求所得、論行知,就能強大自我。”
格物致知
陳嶼怔然片刻,不再多想其它。
章和元年十一月中,一股寒意突然從北方襲來,緊接著就在河間百姓尚未從陡然變冷的天氣中回過神來的時候,一道道烽煙從樓臺上升起。
遮天蔽日,訴說著緊急
兩日后,朝廷接到八百里加急時隔七月,北方偽齊再舉犯邊。
建業,明和殿。
“諸位,前線接報,兩日前偽齊發兵八萬,陳于邊界,吳國公西去平叛,邊軍人馬不足,河間又多次有反賊動亂,糧備稀缺。”
“議一議吧,該如何應敵”
寶座上,梁皇端坐,面上難得提振了幾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