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一定明天一定明天一定,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咕。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盜,問與孔子。孔子對曰:“茍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
樊遲從游于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后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
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知。子曰:“知人。”樊遲不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推,見子夏曰:“向也吾見于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于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于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無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子路第十三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子曰:“無倦。”
仲弓為季氏宰,問政。子曰:“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曰:“焉知賢才而舉之?”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子曰:“魯衛之政,兄弟也。”
子謂衛公子荊:“善居室,始有,曰茍合矣;少有,曰茍完矣;富有,曰茍美矣。”
子適衛,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子曰:“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對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雖不吾以,吾其與聞之。”
定公問:“一言而可以興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為君難,為臣不易。如知為君之難也,不幾乎一言而興邦乎?”曰:“一言而喪邦,有諸?”孔子對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幾也。人之言曰: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
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
子夏為苣父宰,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