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現在,‘雙環太空站’的建設全過程、運行過程,都在建模,通過計算機去模擬,而在這部分模擬的工程師,都有上萬個了。
更別說,背后的研發高溫材料、耐輻射材料、耐高壓材料等等!
甚至一部分的材料,都得在‘天宮號’太空站進行生產。
哪怕有相當多的技術,在可控核聚變項目以及載人登月工程中得到突破,但是依舊有非常多的技術,還有待突破。
甚至再過幾年,一座小型的特殊工廠將會在月球上的基地建成,專門生產幾種特殊的材料,用于‘雙環太空站’的建設。
因為這種元素,是地球所沒有的,只有月球才擁有!
而很多材料需要用到稀有元素,更是導致稀土價格不斷的增長,不斷被推高。
“總指揮,請您放心,我們專家組都會常住在工地,跟蹤著工程的施工建設!”一個約莫五十歲的中年人沉聲說道。
這一位中年人叫‘常山’,是核電站專家,是此次施工圖審查專家組的成員之一。
此次施工圖審查專家組,除了秦元清這個組長外,其他專家都會留在工地,跟隨著工程的施工全過程,及時提供技術支援,同時也是進一步研究,積攢經驗。
畢竟這樣的大工程,又是全新領域,含有很高的學術價值,雖然有很多涉密無法發論文,但是能夠發表論文的,足以提高他們的學術地位。
再者能夠被邀請作為核聚變電站施工圖審查專家組成員,每一個都是在各自單位是學術帶頭人,比如常山就是哈工程的一位教授,剛剛被評上院士,其他的專家也有來自燕大的,也有來自華科大的,水木大學的,每一個都是50歲以上的,都當選上工程院院士的。
施工圖審查專家組,包括秦元清在內,共有九個院士、十八個杰青,可想而知秦元清對于第一座核聚變發電站的重視。
萬事開頭難,只要在這一次穩住,積累到經驗,那么后面的聚變核電站建設,可就會容易很多了。
所以,再怎么重視,也不為過!
要知道隨著新聞正式報道后,整個華夏、整個世界的目光可都聚焦在這座聚變核電站的建設上,一有什么事就是整個世界都知道的事。
喜歡重生科技學霸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重生科技學霸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