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令信安郡公、冠軍大將軍、上護軍、殿前都指揮使司副都指揮使、知萬安軍、龍雀軍都統制趙孟備節鎮萬安軍、萬寧諸軍鎮。整飭軍備,宣撫治民,以備元虜云云。”
趙獵一大堆頭銜里,那個看不見摸不著的“廣州都督”終于拿掉了,換成了實職“知萬安軍”。雖說知軍不過從五品銜,但這是實實在在的實職,比那些虛頭巴腦的散官強太多。此外他的各種勛爵也都升了,比如原縣侯就升為郡公、原為從三品云麾將軍,這回升為正三品冠軍大將軍,勛官同樣是正三品的上護軍;殿前司的職位也升到了副都指揮使,位在蘇劉義之下。
趙獵現在幾乎是打一仗就升一堆勛官爵位。若是在太平盛世,這些勛爵自然是難得的殊榮,更不消說還有一系列相應的優渥待遇。可惜,在亂世,這些不過是噱頭,名歸而實不至。對趙獵而言,這些虛銜統統都可以不要,只需留下兩個頭銜:知萬安軍、龍雀軍都統制。
送走傳旨的內侍,趙獵心情大好。現在,萬安軍,包括萬寧縣這一畝三分地,終于由他當家做主了。
老實說,甭管是治軍還是治民,趙獵都沒有半點經驗。不過那又有什么關系?他自個不會,給會的人治理不就成了。后世職業經理人不就是這樣?不說后世,就是眼下宋朝歷代君王,不也講究“垂拱而治”么。
民政方面可以放權,不過軍隊就不能放了,不懂的可以學,有現成的將門世家可請教呢。
不過對趙獵而言,當務之急還不是學習,而是建城,重建萬安軍城。
萬寧海灘處處皆可登陸,憑他這點兵力,想建立灘頭陣地,阻止元軍搶灘登陸是不現實的。赤隴山雖可建砦立寨起到一定牽制作用,但若是敵軍兵力遠遠多于守軍,只需分出部分兵力圍住赤隴山,則牽制作用有限。萬安縣城又跟村落差不多,防御不及中原地區一寨堡,壓根指望不上。最終,面對蒙元大軍的,只能是萬安軍城。
由于鐵料及火藥等源材料匱乏,雖然有牛逼哄哄的兵工基地,卻也難為無米之炊。受此限制,短時間內龍雀軍很難快速擴充。再考慮到瓊州宋人丁口實在太少,從中原地區招募又存在諸多困難,可以預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龍雀軍總兵力不過千人上下。
以千人抗數萬蒙元大軍,非堅城無以自守。軍城重建,勢在必行。
筑城無非三樣:錢、糧、材料。
眼下趙獵也不差錢,他還有一船財寶沒動用呢。糧食方面,他隨船帶了足夠四百人一月用度,攻下萬安軍時,才剛用去三分之一。萬安軍也儲備有上千石米糧,即便收降了近千新附軍,也依然足夠支撐個把月。材料方面,趙獵決定筑土城。萬安軍這塊還是很多高嶺土的,木料沙石更俯拾皆是,所以材料也是不缺的。勞役除了招募一些本地熟黎,主要以降兵為主。
萬事俱備,趙獵當即召來軍器少監郭承貴,垂詢筑城事宜。
郭大匠之名不是白叫的,雖說主攻軍器兵甲,但百工皆通,這筑城當然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