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雍說的是官話,劉備用的則是幽州方言。
在這中原腹地的許縣,居然能聽到偏遠幽州的家鄉方言,鮮於銀等人頓時倍感親近。
一句短短的方言已是貼近了雙方,再加上劉備執禮端重,且正因其少了幾分威武之態,而反過來,就正好多給了人幾分敦厚的感覺,令人不覺得他具有危險,遂鮮於銀等與他雖是初見,卻已油然而生親近,三人忙還禮,皆道“久仰大名”,又分向劉備正式報了一遍籍貫與姓名。
鮮於銀三人都不是涿郡人。
鮮於銀家在漁陽郡,閻志家在廣陽郡,尾敦家在右北平郡。
但廣陽、漁陽、右北平三郡離涿郡都不遠。
特別廣陽郡,其郡更是直接與涿郡接壤,至於漁陽郡,與涿郡也只是隔了一個廣陽郡而已,——廣陽郡是幽州最小的郡,東西狹窄,才只百里,亦即漁陽與涿郡,也僅是隔了百里遠近;右北平郡在漁陽郡的東邊,距離涿郡稍遠,然相距亦不過兩百里上下。
因此,五人雖分別籍貫四郡,實際上等於是處在同一片區域之內,風俗相同,方言相類。
鮮於銀等人之名,劉備早有聞之;劉備之名,鮮於銀等其實也是早有聞之。
一則,劉備與公孫瓚曾是同窗,他兩人同窗時的交情還挺好,公孫瓚與劉虞不對付時,出於嚇唬劉虞的目的,有過放言,說他能通過劉備和荀貞結盟,從而獲得徐州、兗州、青州的外援;二則,劉備早年在涿縣,當真可稱得上是“雄霸一方”,用后世的話說,他那會兒就是涿縣最大的黑勢力頭目之一,如那到涿縣販馬的大馬商冀州中/山人張世平、蘇雙等,俱家訾千金,不可謂不豪富矣,而卻為何要多與劉備金財?說白了,還不就是因為劉備在涿縣的勢力,為保自全而不得不給劉備的,劉備當時在涿縣的威風由此可見。
故而鮮於銀等對劉備之名并不陌生,他們適才所言之“久仰大名”,卻還真是并非假話。
眾人見罷,荀貞叫各自落座。
待諸人坐定,荀貞笑與劉備、簡雍說道:“玄德、憲和,鮮於君正要對我說,他以為公孫瓚離覆亡不遠的緣故,卿二人也來聽上一聽。”問鮮於銀,說道,“君方才言說,有兩事足可以表明公孫伯圭離覆亡不遠矣。這兩件事是什么事?”
鮮於銀說道:“回明公的話,這頭一件事,便是麹義因糧盡后撤之前,曾經挾前大勝公孫瓚之威,與我軍圍攻公孫瓚所部一將於鄚(mao)縣。公孫瓚之此將兵少,非我聯兵之敵,因向公孫瓚求援,……明公可能猜到公孫瓚是怎么對此求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