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是周瑜怎么會在荀貞這里,而且和戲志才等人同坐,盡管其坐席較為靠后,可好像也是成為了荀貞府中的一吏?他現在確實是已為荀貞所辟。
而他之所以為荀貞所辟,是因他主動向荀貞上書。
孫策從平輿來到許縣,與荀貞相見那天,周瑜在燈下奮筆疾書所寫的,便是給荀貞的上書。
則又說了,此前荀貞曾有派人去招周瑜,雖然頭次沒找到他,可后來是找到他了的,但周瑜那時不是不肯應召么?這會兒怎么又主動來投?
要說緣由的話,是幾方面的原因合在一起,促使成的。
一則,那時荀貞的地位和現下顯然是不能相比,那時荀貞只占了徐州等地,充其量是海內割據之一,整個天下的大勢還不明朗,周瑜與荀貞又素不相識,故當時他就沒有應荀貞之召。
現在則不然,不然之其一,是地盤和大義。
地盤上看,荀貞不僅現已占據三州之地,——加上孫策的豫州,實際上已是四州,明眼人都能看出,豫州早晚是荀貞的地盤,荀貞是潁川人,其家是潁川的有名士族,不管孫策愿不愿意,他在豫州的影響力遲早會,或言之,其實已經是超過孫策,除此以外,荀貞的觸角且已伸到河南尹、弘農郡,可謂天下膏腴,荀貞已占五六分之多,并且布局下來的戰略環境很好。
大義上看,勤王一戰,海內動之,劉協和朝廷被荀貞遷到了許縣,他今為朝中執政,若論大義,四方諸侯,方下已無人可比,哪怕袁紹之徒,也不如之。
地盤和大義結合,荀貞只要不昏頭,他輔佐漢室、再造江山的前景已是較為明顯。
如果說地盤、大義是硬件的話,荀貞這邊的軟件也挺不錯。
不然之其二,便是荀貞這邊的軟件。
一個來說,荀貞帳下文武,謀士云集,多才能之士;戰將如雨,驍悍之徒甚眾。
再一個,也是較為重要的,盡管得荀貞重用的多豫州、徐州人,或其鄉人、故交,或他最先得到的徐州這塊地盤的士人,這一點和袁紹那邊有點相像,然荀貞與袁紹的為人作風不同,他推心置腹、從善如流,其帳下不同籍貫的士人們間也不像袁紹那邊彼此敵對,大致能做到齊心協力。
還有不然之其三,這其三,是一個人,是周瑜的再從父周忠。
周瑜因其一、其二這兩個緣由,乃改變前意,起了投附荀貞的念頭,抱著此念,周瑜和來朝中參加明年正旦大朝會的本郡郡丞來到了許縣,到至許縣,他首先即去拜謁了他的再從父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