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有兩大類,一類是地方士族,一類是“中央士族”。地方士族者,有名於州郡、郡縣而已;“中央士族”者,則是累世公卿,影響力已達朝中,天下知名。
廬江周氏是揚州為數不多的“中央士族”之一。
周瑜的從祖周景,也就是周忠的父親,曾為朝中太尉;李傕、郭汜亂長安時,周忠亦曾代皇甫嵩被拜太尉,錄尚書事。比不上袁氏、楊氏的四世三公,周家也是兩代公卿了。
周忠與周瑜好幾年沒有見面了。
見面后,叔侄兩人敘些家事,周瑜又追憶了一番為董卓所害的周忠的幾個兒子,安慰了一下周忠的喪子之痛,——盡管周氏其族之興起,系因周瑜之高祖、周忠之曾祖周榮“明經”,乃得司徒袁安辟用、抬舉之故,并周氏子孫也確實沒有把經學丟掉,堪稱世代書香,但處廬江這等民風剽悍,猶存吳越遺風的所在,廬江周氏卻同時也是揚州豪強,家訾奢富,徒附數千,周忠的長子周暉,曾任洛陽令,后棄官歸家,他與他的兄弟們俱好賓客,畜養了成群結隊的劍客、輕俠,雄於江淮間,出入從車常百余乘,靈帝崩后,聞洛陽不安,周暉兄弟於是引眾來候周忠,為董卓聞之,董卓惡之,遂使兵將周暉兄弟等劫殺。
隨后,兩人說到了朝中事。
言及荀貞,周忠對荀貞頗是贊賞,詳細地向周瑜說了他所知的一些荀貞事跡。
比如荀貞勤王途中“親自率兵,翻山越嶺,奇襲弘農縣”、“以堂堂之師,大敗李傕、郭汜於鴻門亭”的歷戰;又比如荀貞到了長安、及迎劉協和朝廷到許縣以后,表現出來的“禮重諸公”的謙退作風和對劉協的“忠心”表現;又比如荀貞堅定推行在許縣屯田的長遠眼光。
等等。
無論是軍事,還是政治,對荀貞這兩方面的能力,周忠都是相當認可。
他由衷地與周瑜說道:“之前只知車騎之名,未嘗見其人。自長安相會,乃知盛名之下無虛士。卻輔弼朝廷,將來中興漢室者,非車騎,無他人矣!”
也確是沒有別的人可選了。而今海內諸侯,有能力“輔弼朝廷,再興漢室”的,除了荀貞以外,最有可能的只有袁紹。可是袁紹對漢室的“不臣”早已是昭然若揭,劉協之立,本不合他意,他乃至有過試圖擁立劉虞為帝,“另設中央”的舉動,要想指望袁紹再興漢室,顯然癡人做夢。而其余的那些諸侯們,如袁術之流,行將待斃,劉璋之流,安境尚難;若劉表之流,雖有些才干,可頂多是一地之雄,比之荀貞的雄才大略、已占大勢,也是遠遠不如。
又如孫策、幽州的劉和等、太原的曹操,這幾個更是不必多說。
劉和等的情況,和劉璋類似,穩住幽州他們都難以做到。
曹操雖在之前討董、迎擊兗州黃巾等事上,表現出了不俗的眼光與能力,然他丟了兗州,目前局促於太原,北邊是胡人的地界,西邊是偏僻的涼州,唯一可以攻略的南邊,又被荀貞堵住了出口,基本上已經沒有了發展的空間,且身邊還有高干與他爭利,所以他也很難成事了。
再有就是孫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