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孫策,周瑜實際上有天然上的親近之感。
周瑜與孫策都是揚州人,廬江郡與吳郡相隔也不遠,兩人還是同齡人,俱是生於熹平四年,今年都是虛歲二十一,兼且,兩人還都是英俊挺秀,孫策被其軍中將士呼為“孫郎”,周瑜被廬江士民呼為“周郎”,可是拋除掉感情上的親近,放到客觀的條件上來看,孫策於今也是很難有成事的機會。
孫策的地盤現在是豫州,如上所述,荀貞在豫州的影響力當下已經超過了孫策,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料定,不遠之后,豫州的士民肯定就會只從荀貞,而不聽孫策了,到那時,孫策該何以自處,又該何去何從?孫策將面臨和曹操一樣的困境,他沒有地方可以發展。
豫州南為兗州、東為徐州,兩邊皆是荀貞的地盤,西邊河南尹也為荀貞所占,亦是只有向南發展,可是向南,他能發展的成么?南邊有劉表、袁術,的確,荀貞必是將要對袁術用兵,可打完袁術,荀貞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把打下來的南陽郡給孫策的。
唯一的出路在揚州。
揚州現下四分五裂,如有人能把揚州統合,憑借大江之險,用丹陽、廬江銳士之悍,確乎是能一方事業的,然汝南通往揚州的道路,現被九江、阜陵阻斷;改從江夏入境揚州的話,江夏有黃祖、呂布,和不可能把南陽給孫策一樣,即便之后荀貞會對呂布用兵,亦不可能在獲勝后把江夏給孫策,那么揚州,孫策也是無法圖謀,至多能夠想一想罷了。
如此,孫策也不可輔。
——說到揚州,不妨一提劉繇。周瑜特地去謁見過身在丹陽郡的揚州刺史劉繇,見罷以后,他曾感嘆的說了一句和周忠適才評價荀貞正好相反的話,他說的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劉繇與其亡兄劉岱雖并稱“二龍”,可是劉岱為黃巾軍刺死,已足可見他這一龍名不副實;劉繇重浮名而輕實才,不能用人,他這一龍也是名不副實。
既已有意相投荀貞,又得了算是已經較為了解荀貞的周忠對荀貞的贊可,周瑜由是心意定下,便主動給荀貞去了那么一封書。
……
周瑜的投書送到荀貞府邸以后,荀貞沒有當天就能看到。
廬江周氏雖為揚州望族,比之眾多的海內名門,到底是差了一籌;周瑜再從父周忠雖現為朝中九卿之一,畢竟周忠是周瑜的再從父,而周瑜之父周異不過是官至洛陽令罷了,周瑜現年齡又還不大,未有特別的聲名在外,故負責荀貞侯府私事的諸葛瑾,在首先看到他的來書后,盡管記得荀貞曾有派人去召過這個周瑜,卻仍是把他的來書放到了準備呈給荀貞的諸多來書的靠后位置。
一方面是快到明年的正旦朝賀,大批的官吏、士人從四面八方的州郡而來,他們中給荀貞投書、以求得到荀貞召見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再一方面是荀攸、荀成等這些荀貞帳下在外地的文武大吏們,值正旦將至之際,也紛紛給荀貞來書、送正旦賀禮;加上荀貞早前在潁川的故舊,還有朝中大臣日常與荀貞間的交際,因此諸葛瑾最近每天接到的投書,多時可達百余。
按照諸葛瑾把周瑜這封投書放的位置來看,等荀貞看到周瑜這封來書的時候,只怕沒有八九天,也得四五天后了,卻是好在出於鍛煉諸葛亮的目的,荀貞從諸葛瑾等自昌邑來到許縣日起,便開始允許諸葛亮幫助諸葛瑾處理侯府的日常事務,諸葛亮乃得以看到了周瑜的來書。
看完之后,諸葛亮大加贊嘆,向他兄長諸葛瑾建議,應該把周瑜的此書放在上頭,讓荀貞早些看到,除掉周瑜書中內容文采飛揚,甚有雄氣之外,他還說了另一個理由,與諸葛瑾說道:“既知君侯已兩次遣人召周公瑾,今其投書求謁,自當不拘常理,使君侯早見其書。”
諸葛瑾知道他的弟弟雖然年齡比自己小,但能力各方面卻已是超出自己,因倒也從諫如流,就聽了諸葛亮的此個建議,來把周瑜的投書改放到了靠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