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西入關中隨時都行,但朝廷調兵,若真是意在南陽,則不早備,候其攻,如何抵擋?”
袁術猶豫不決,令召李業來議。
李業到后,聽了楊弘的擔憂,他卻是和楊弘的意見截然相反。
他與袁術說道:“明公,業敢保證,朝廷這回調兵,定然不會是想對南陽用兵。”
袁術問道:“為何?”
李業小眼睛中精光四射,他從容地撫摸山羊胡須,說道:“焉有將欲攻敵,反示敵知者?明公,車騎如果想攻南陽,為免打草驚蛇,他調兵此舉斷然不會這般鼓吹聲勢,恰恰相反,他一定是會想方設法地加以隱匿;而且還有一點,車騎不是已把許縣的駐兵一部先調去弘農了么?由此舉動而判,他這回調兵,也的確應該是為了馳援弘農郡,不然的話,他若是為攻我南陽,又怎么會把部隊反而從許縣調走?”
袁術以為然,但升起了另一個憂慮,他說道:“子務,我現正按照你的方略部署,準備用兵長安,進取關中,可是那段煨給朝廷的上書中卻言,韓遂、馬騰將犯華陰,若是荀貞與韓遂、馬騰在華陰展開激戰,你我之西取關中此策,是不是會受到影響?”
李業非但無有擔憂,反而是頗為歡喜,他笑道:“明公,這對明公來說是一件好事。”
袁術問道:“為何對我來講,是件好事?”
李業說道:“請明公試想之,韓遂、馬騰號稱健將,其二人所部多涼州銳士,戰力還是不錯的,他倆本可能會是明公入據關中的最大阻力,卻如果現下他倆與車騎在華陰大打一仗,那必然是兩敗俱傷,由是,對明公隨后之入據關中,豈不就十分有利?”
“可是萬一此戰,荀貞獲勝,那么荀貞獲勝之后,他會不會順勢入取關中?”袁術憂心忡忡。
李業搖了搖頭,說道:“明公,對此毋庸擔憂!車騎若是想占關中,他去年迎天子與朝廷到許縣時,他就會在長安多留兵馬了;然他去年未有在長安多留兵馬,則今與韓遂、馬騰若是開戰,即便勝之,業敢斷言,他也定然不會進取關中的。”
關中離許縣太遠,荀貞眼下的敵人是袁術、袁紹,也不是關中、涼州的那十余股割據軍閥,因此李業的這個判斷倒是不錯,荀貞暫時來講,確實對關中沒有興趣。
袁術接受了李業的判斷,不復再有此憂,把玩著玉如意,歪著頭想了想,說道:“子務,就算荀貞和韓遂、馬騰如果交戰,對我有利,可這一場仗若是真的打起來,對你我西取長安此略顯然還是會產生影響,對這個影響,如何應對,還是需要個辦法。”因就問他,說道,“卿可有對策?”
李業頭頭是道,說道:“明公,業有兩策以對。一則,韓遂、馬騰最終會不會與荀貞打起來,這得先搞清楚,因當下首先需要做的,業之愚見,是趕緊遣派得力斥候,再往弘農、關中打探細情;二則,西入長安的種種部署現可暫緩,等形勢分明以后,再做下一步的計劃不遲。”
弘農郡現在是荀貞的地盤,即使袁術將來用兵長安的時候,他可以經弘農郡南部的武關進入長安,可在他正式用兵之前,他與關中還是隔著一個弘農郡的,盡管他已經往關中派了一些斥候去做前期的打探,但這些斥候大多是才派出未久,還沒有返回南陽郡的,所以對關中、華陰的情況,袁術現在還是不很了解,——而他的這個不了解,就正是戲志才此策可以得行的基礎,用后世的話說,戲志才這是利用信息的不對稱,和袁術打了一個信息差。
袁術於是就按李業此議,一邊遣斥候去華陰、關中打探詳情,一邊暫時放緩了西入關中的準備工作。
……
時間回到軍議那晚。
紛紛揚揚的大學飄飛之夜,堂上諸人安靜無聲。
聽完了戲志才說的調兵之策,眾人各自想了一會兒,俱皆拊掌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