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余兵馬絕非小數目,要想使之不被袁術警覺地調集到許縣來,這的確是件挺難辦到的事情。
荀貞就此尚未想到好的解決辦法。
他轉顧戲志才、郭嘉、賈詡、周瑜等人,問道:“卿等有何高見?”
戲志才卻是已有對策,說道:“明公,忠之愚見,此事解決不難。”
“卿有何策?我愿聞其詳。”
戲志才把放在膝蓋上的羽扇拿起,搖了兩搖,微笑說道:“此策嘛……”
……
正月十二開始,接連三天,華陰縣的段煨向朝中上了三道書。
這三道上書皆是快馬一路疾馳,沿途未做絲毫遮掩,鬧得動靜不小,而三道上書的內容則是一樣,均為向朝廷稟報“大雪酷寒,關中諸賊乏谷,去冬至今,已數寇縣界,現偵知,韓遂、馬騰似將亦率眾來寇,彼輩賊多,臣部兵少”,因此向朝廷請求支援,以做抵御。
三道軍報,十萬火急。
接到第二道上書的當天,荀貞就入宮,陛見劉協。
又在第三道上書到后,朝廷召開大會,參與議論者達數十人之多,上到車騎將軍、錄尚書事荀貞、太尉楊彪,下到在許縣的諸位將軍、中郎將,以及大司農、尚書臺等等有關的主吏、重要掾佐等等,最終議論得出了一個應對之策,便是奏請劉協緊急調兵,往援弘農郡。
劉協批準了這道奏請,遂於當天,許縣的一部駐兵就先出發西行,向華陰縣方向開進;同時數道令旨分別下給了平輿的孫策、兗州的樂進、徐州的許顯,命令他們各自遣派步騎赴許,等到許縣后,或留之補充到許縣的宿衛中,或也去增援弘農郡。
段煨的三道上書、朝中的會議、往弘農郡開拔的許縣駐兵、下給孫策等將的圣旨,都是未做絲毫的隱瞞和遮掩,故而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南陽郡,為袁術及其帳下文武所知。
楊弘立刻求見袁術。
他疑色滿面,與袁術說道:“明公,朝廷突調豫、兗、徐兵赴許,意圖何為?似乎存疑!”
“長史何意?”
“下吏懷疑,調這么多的兵馬到許縣,究竟是不是為的馳援弘農郡?”
袁術問道:“長史是在擔心,明面上打著馳援弘農郡的名義,實則荀貞是欲寇我南陽?”
“不可不慮啊,明公!下吏愚見,宜當即刻調兵到魯陽等縣戒備!”
袁術遲疑說道:“可我現正在部署西入關中,如這個時候調兵去郡北,怕是會打亂我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