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的定品現下尚無,原本時空中,出現在三國時期,是根據曹魏的《九品中正制》的而定為了九品。這些且亦不必多說。
說笑閑聊兩句,眾人話回正題。
荀彧說道:“阿兄,志才提出的此事甚是。阿兄此次用兵南陽,勝之無疑,則於戰后,卻宜如何與劉景升相處,這一點還真是得提前先定好基調。”
荀貞沒有把自己對此做出的不成熟的考慮,向大家說出,而是顧問戲志才,說道:“志才,你慮到了這一點,則想來卿你必是已有定策,你是怎么想的?說來聽聽。”
“明公,忠有三策,請獻與明公。”
荀貞說道:“竟有三策之多?都是什么?卿一一說來。”
“召劉景升入朝,授以顯任,給予尊崇,此上策也。”
荀貞沉吟說道:“志才,你這上策怕是不成。”
相比占據荊州,保有實力,劉表怎么可能會甘心離開荊州,入朝為官?在荊州,他是主人,呼風喚雨,萬人之上;到了朝中,他就不復再有實權。以己度之,劉表必定不干。
戲志才說道:“回明公的話,忠也以為上策難行,上策若不得成,敢向明公再獻中策。”
荀貞問道:“中策是何?”
戲志才說道:“此策即是待滅掉袁術以后,可奏請朝廷,擇適當之賢才出任南陽太守。”
召劉表入朝不可行,那么退一步,打下南陽以后,就把南陽占為己有,以此保證接下來對劉表的優勢。
荀彧說道:“志才,此策固可行,然我憂之,如果這么做的話,劉景升就會與阿兄起隔閡了!”
打下南陽以后,一則荀貞的兵馬,那時尚在南陽,有軍事上的存在,二則朝廷令旨下來,劉表不能不從,所以戲志才的此策是可以實現的。
但就像荀彧的擔憂,如果這么做了,劉表心里肯定會有疙瘩,南陽郡是荊州的轄郡,他又出兵出將,配合荀貞,結果消滅了袁術,南陽太守卻是荀貞的人來擔任,他怎能不會因此不滿?
荀貞問戲志才說道:“志才,卿之下策是什么?
戲志才說道:“明公,長沙太守張羨與劉景升不和,忠之下策便是,滅掉袁術,打下南陽之后,召張羨率部北上,明公則揮兵南下,順勢進入襄陽。”
這話沒有直說,可是也不用直說,戲志才的意思很明白了,即打完南陽后,再和張羨聯兵,把劉表也給消滅掉。
荀貞聽了,搖頭說道:“志才,卿之此策不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