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志才笑道:“明公,所以忠把它作為下策。”
戲志才的此個下策,只從表面來看的話,似乎倒是上策。
如果在打下南陽后,順勢和張羨聯兵,再把襄陽打下,將劉表這個割據勢力也消滅掉,那么荊州豈不就能正式納入到荀貞的控制范圍了么?
從軍事角度看,此策也有成功的把握。荀貞的實力比劉表強,再能說動張羨相助,就等於是重演一遍荀貞、劉表兩面夾擊,滅掉袁術的經過而已。
可實際上,此策是不能采用的,至少現在是不能采用的。
如果采用,那就是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沒有看到長遠的影響。
想那劉表一則是朝廷正兒八經任命的荊州牧,二者他不像袁術,也沒有什么大義上的過錯,三來,而且在打袁術這事兒上,他還配合荀貞。
這樣,若是在打掉袁術后,接著對劉表用兵,傳將出去,會讓海內的其它諸侯,乃至荀貞帳下的文武諸吏怎么看荀貞?荀貞在政治信譽度上將會大大失分。
便如呂布,因為他缺乏政治信譽度,荀貞無法相信他,那么一旦荀貞在政治信譽度上也大大失分,那他亦就會使人無法再相信他,對於他以后的招撫、政措就都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并且,這也會將會成為袁紹等對手們的把柄。他們肯定就會到處宣揚劉表無過且有功,而荀貞為了貪圖他的地盤,就把他給消滅,這樣的見利忘義之徒,難道誰還敢投附、依從?
到時候,像張揚、王邑此類本來是游離於荀貞、袁紹之間的較小勢力,他們肯定就會對荀貞產生不信任和深深的忌憚,反過來,就很有可能會傾向投靠到袁紹那一邊。
這些如果說是對外的壞處的話,對內也有壞處。
對內的壞處便是荀貞這么做了,荀貞帳下的文武諸吏,還有朝中現下對荀貞有好感的那些朝臣,往后對荀貞可能也就會換個眼光去看了。
簡言之,人無信不立,政治信譽度和大義一樣,看不著,摸不到,但極其重要。
是以,戲志才的此個下策的確是下策,不能采用。
上策難做到,下策不能用,三策之中,只有中策,可供選擇,可以考慮。
可這中策又如荀彧所憂,若用了此策,會使劉表與荀貞間產生隔閡。
雖然說荊州,荀貞是早晚要拿下的,可畢竟現在還沒有到荀貞拿荊州的時候,或者說畢竟現在的主要矛盾還不是與劉表的主要矛盾,滅掉袁術之后,荀貞對外的主要矛盾就將轉成與袁紹間的矛盾。這個時候,荀貞還是希望在滅掉袁術之后,荊州能夠安穩一點的,甚而他還希望劉表能夠像打袁術相同,繼續成為他的助力,幫助他接下來對付袁紹,則此點也不可不慮。
眾人都在考慮之時,一人說道:“明公,在下有個辦法,既可使南陽太守之任出自朝廷授給,并且還能不引起劉荊州與明公的隔閡。”
《三國之最風流》無錯章節將持續在筆趣閣小說網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筆趣閣!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三國之最風流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