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會?”
李儒說道:“這……”
郭汜催促說道:“為何不會,你就直話直說!”
朝廷為何不會接納郭汜的投降,這郭汜難道就沒半點數么?此前在長安時,頭牌執政的確是李傕,可郭汜也沒干過什么好事,凌辱群臣、欺負劉協,郭汜一樣沒落下。想那劉協被他們欺負成什么樣子了?怎么可能會饒恕他!雖說郭汜與荀貞確是無有私仇,又雖說現下朝中掌權的確是荀貞,可是荀貞又怎么會為了一個郭汜而惹劉協不快?
這番話委實是難以如實的向郭汜道出,李儒只好說道:“將軍,儒之愚見,此策要想得成,實在很有難度。當下之計,不如先與劉景升取得聯系,看他那邊是何反應,如果不成,再商量投降朝廷不遲。”
郭汜昨晚一夜沒睡,還真是讓他想出了幾個應對之策,見李儒不贊同他之此策,就把他想到的另外一策說出,問李儒的意見,說道:“若降朝廷為難,荀賊可能不會受我之降,若我現即引兵西攻武關,以返回長安,你以為如何?”
“……難道將軍就不怕前邊武關未下,而后頭荀賊、劉景升的兵馬已至?”
郭汜說道:“袁公路好歹有兩三萬人馬,總不會荀賊、劉表十天半月都擋不住吧?只要他能擋住十天,我就必能將武關攻下!”
“便是將軍能夠順利的把武關打下,回入長安,可是將軍,將軍部眾萬余,到了長安以后,糧秣從何而來?”
現下關中殘破,百姓凋零,這的確是個最大的問題。
郭汜昨晚也考慮到了這點,他本來想著李儒也許有辦法解決,可如今看來,李儒對此亦是
無策,沒辦法,只好把他想到的此策舍棄。
——卻是說了,之前袁術找郭汜、李儒詢問的時候,他兩人不是都贊同袁術西入長安么?那李儒為何那時不說“糧秣”的問題,卻現在說了出來,以此而不贊成郭汜回長安?
原因也很簡單。
袁術有儲糧,他的儲糧足夠他的兵馬年余之用,郭汜現在南陽是客軍,日常的軍需糧秣靠的都是袁術供給,他沒有儲糧。袁術提出西入長安的時候,計劃是靠袁術的儲糧,先供應部隊的日常需耗,然后在此期間,利用裹挾到長安的南陽丁壯等等屯田,則計算下來,差不多能在長安待下去。可是現在沒有了袁術,如果只是郭汜一人率部還長安,糧秣當然就成問題了。
郭汜提的兩個辦法都不可用,末了還是只能用李儒提出的投靠劉表此策。
兩人便就議定,且先按照袁術的軍令,把主力集中到酈國縣一帶,與宛城形成犄角之勢,然后待荀貞、劉表兩軍與袁術開戰之后,觀望一下形勢,看看袁術能不能守住南陽,如果能守住,就幫一幫他,如果袁術守不住,便由李儒作為使者秘密前往劉表處,向劉表投降。
李儒向郭汜保證,他一定會拼盡全力,為郭汜說服劉表,接受郭汜的投降。
……
郭汜召李儒再次商議對策的這日,宛縣。
下午時分,袁術挑出的使者及使者的從吏和趙宦官一行,出了縣城,北上前赴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