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徐晃是將來之名將,攻雉此戰,無論膽勇,還是把握戰機的能力,徐晃果然都顯露出了名將的風姿,遠非是尋常將校能與相比的。
荀貞之前就想把徐晃調到自己的帳下,只是無有借口。徐晃畢竟是楊奉的部將,如果沒有借口就把他要過來的話,可能會使楊奉產生不滿,——畢竟像楊奉,包括泰山的臧霸諸將等都是帶著自己成建制的部曲投附荀貞的,如無合適的理由,荀貞是不好索要他們的部將、兵士的,則現在徐晃立下了攻下雉縣這樁大功,荀貞倒是有了把他和楊奉分開,從而再把他收用為自己直接部屬的借口。
荀貞因是決定,等南陽此戰打完,再加上徐晃可能會在隨后諸戰中立下的別的功勞,便向朝中表舉徐晃為將軍。這些且不必多說。
與楊奉、徐晃攻克雉縣前后腳到的,另有一道軍報。
乃是張飛攻克了西鄂縣城。
張飛之所克取西鄂,與楊奉、徐晃之所拔雉縣,這兩場仗打的截然不同。
雉縣此戰,雖為計取,楊奉、徐晃到底還是打了一場,而張飛取西鄂縣城,竟是一矢未發。
……
卻是荀貞令張飛對西鄂縣城展開進攻的軍令傳到后,——這道軍令到張飛營中的時間,與楊奉、徐晃接到荀貞命攻雉縣的軍令的時間差不多,張飛當時亦如楊奉,即召諸將議進戰之策。
諸將各獻策謀。
張飛聽他們說完,撫須笑道:“君等計策,皆為好策,然此取西鄂,無用君等策也。”
諸將不解張飛之意,便有人問道:“敢問將軍,莫非是別有良策?”
——張飛前時,因從荀貞勤王時立下的諸功,尤其是憑和辛璦追擊李傕、郭汜,敗之,獲李傕軍中諸多大將之功,從厲鋒校尉升為了厲鋒中郎將。
張飛說道:“以我觀之,今取西鄂,反手可得,何用攻之!”
諸將更是不解,又有人問道:“敢問將軍此話何意?不攻,這城怎么得?”
又一將說道:“難不成,將軍是欲招降城內么?招降雖然是個辦法,可城中不見得會肯降吧?”
張飛笑道:“城中必然會降。”
“敢問將軍,為何有此把握?”
張飛說道:“我說城中必降,是因四個緣故。袁公路此前不思守境,而欲西入長安,旋即又因武關為我軍所扼,而不得不改為守土,軍令易變,料西鄂守賊軍心已亂,此其一故也;此伐南陽,是我軍與衛將軍部、鎮南將軍部三路大軍夾攻,如今魯陽三縣已克,挾連克三城之威,我軍主力已入南陽,車騎將親臨博望,料之,西鄂守賊現定更加惶恐,此其二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