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圖進一步說明,說道:“明公何不選從女一人,嫁入宮中,使圣上立之為后?已為國家舅氏,莫說足可以此彌補因前事而與圣上產生的嫌隙,便是錄尚書事此職,明公亦可循例而任之矣!”
袁紹想了一想,還真是郭圖說的這么回事。
如果把他的一個從女嫁給劉協,——袁紹沒有女兒,所以如果想和劉協結親,只能自他的從女中選出一人,那么他就成為了國家的外戚,則不僅很大的可能會以此得到劉協的一些信任,而且按照慣例,除了大將軍以外,他還可以再得到錄尚書事的職位。
如前文所述,不得任“錄尚書事”,則就算是大將軍、太尉這樣的顯貴職務,也是不能參與國政,得聞機密的,那么得了“錄尚書事”此職后,便是袁紹不會去朝中,可至少在失去了“錄尚書事”后,荀貞要想再掌控朝權,就會增添許多規制,也就是程序上的難度。
袁紹大喜,說道:“好,好!卿之此策甚佳!”
卻是說了,郭圖此策雖然看似不錯,可要想得行,卻是有個麻煩的,便是劉協已然在荀貞的奏請下,立了皇后,難道這一點,郭圖和袁紹都沒有看到么?而郭圖獻出此策,袁紹以為甚佳?原因也很簡單,即是這個麻煩,在袁紹、郭圖看來,不值一提。那伏皇后的父親伏完,既無兵馬,也無實權,其族之族望也壓根無法與汝南袁氏的名望相比,因此在袁紹、郭圖看來,到時候只需尋一合適的時機,叫劉協把伏壽廢了,再立他那入宮的從女為后便就可以了。
郭圖悄悄看了看袁紹,見到他喜色滿面,因了袁紹方才“有些小小的懊悔”此話而產生的不安遂乃消散,雖已不復不安,但卻不能不對袁紹方才的那句話無動於衷,郭圖認為他必須要作出反應才行,可千萬不能使袁紹生出半點“沮授、曹操的建議其實也有可取之處”的想法,便也算是對自己這兩策作出一個總結,從容說道:“明公,圖之愚見,明公當時未有用監軍、曹孟德之議,實是明智之舉。”
“哦?”
“今如能以圖適才兩策,三管齊下,令荀貞不得安於朝,則圖之愚見,明公豈不就是既去迎天子到鄴,大小事俱得請旨之弊,并乃收遙控朝權,以王命而伐不服之利?”
袁紹笑了起來,撫須說道:“卿此言甚是!”
“連通楊彪、掀動汝潁士人對荀貞的反對、準備選個從女嫁到宮中”,以此三管齊下,來使荀貞不能操控朝權的郭圖此策,盡管得到了袁紹的同意,已算定下,但現在顯然還非是正式開始行此策之時,目前的關鍵還是在南陽,還是得先幫助袁術渡過難關。
故而,郭圖此策就暫放到一邊,袁紹只是叫為他“典文章”的陳琳先代為起草,寫了封給楊彪的信,令人送去許縣,面呈楊彪,姑且算是先試試楊彪之意,隨后,就把注意力仍都放在了南陽、曹操和易縣方面。
……
兩天后,又一道軍報從冀州北部傳來。
這軍報和即將打響的總攻公孫瓚此戰有關。
報稱:劉和、鮮於輔、閻柔調集漢胡兵馬約萬步騎,屯駐到了幽州與渤海郡接壤的地帶。
軍報傳到,袁紹再次召集沮授、郭圖等人。
等諸人到齊,袁紹詢問他們:“幽州忽於此際,屯兵幽南,君等以為,劉和諸輩其意何為?”
眾人就此討論一陣,得出了兩個結論。
沮授說道:“明公,去年底劉和諸輩使尾敦、鮮於銀、閻志等人去許縣覲見圣上之時,下吏就疑心他們是不是借此機會,與車騎搭上了線?現在看來,下吏的這個猜測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