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豐說道:“不錯,劉和諸輩必是已與荀貞之搭上了線!當時他們去許縣路上,途徑鄴縣時,曾在鄴縣停留過幾天,還謁見了明公,然卻在他們從許縣還幽州時,他們不僅未在鄴縣再做停留,反而再度路經鄴縣時,行色匆忙!要非心中有鬼,怎會前差后別,這般之大!”
沮授說道:“則於今劉和等突然調兵,集結幽南,以此推測之,便不外乎兩個可能。”
袁紹問道:“兩個可能?”
沮授說道:“一個是策應青州的趙云等部,給我軍在冀北造成更大壓力,以響應荀貞討伐南陽;一個是劉和諸輩思欲坐收漁翁之利,想等到我軍與公孫瓚的這場決戰打響以后,從中占些便宜。”
袁紹摸著胡須,思考了會兒,說道:“無論此這兩者為何,均不利於我啊。”
如果是第一個,袁紹肯定就沒辦法再抽調兵馬,南下去打河南尹,而是要改以防備他們。
如果是第二個,袁紹和公孫瓚拼死拼活的打了這么幾年了,好不容易占據了上風,眼看勝利在望,又豈能容忍劉和等從中取利?
要知,這次與公孫瓚的決戰,打贏的話,對於袁紹來講,斷非是只有徹底消滅掉這個心腹大患的好處而已,另外還是有著巨大的、豐厚的實際利益的。首先,公孫瓚在易京的儲糧、他部隊的甲械等等,能夠大為補充袁紹的軍資;其次,公孫瓚部的兵卒戰斗力很強,收編之后,則能大為增強袁紹部的戰力。這兩個大好處,袁紹是半點也絕不可能會愿和劉和等分享的。
沮授說道:“劉和諸輩不自量力,明公,下吏愚見,想要解決此事也不難。”
“策將安出?”
沮授說道:“劉和諸輩屯於幽南的兵馬中,頗有諸胡輕騎,明公前授單於號與蘇仆延等,已得諸胡之從附,今可檄令之,命他們助明公攻公孫瓚;待蘇仆延等從令以后,再以此迫劉和諸輩亦助戰。”
“現有趙云等屯兵平原,劉和諸輩會肯從我令么?”
沮授說道:“車騎正用兵南陽,趙云等雖屯兵平原,至多守境而已,又何敢犯我冀州?下吏斷定,只要明公檄到,蘇仆延等轉從明公之令,則劉和諸輩勢弱,也就只能從明公檄令了!”
袁紹遂按沮授此策,分別傳檄蘇仆延、劉和等,卻是果如沮授所料,蘇仆延等從令后,劉和等的部隊被迫無奈,也只好接受了袁紹的檄令。
只是雖然順利解決了劉和等造成的這個小麻煩,畢竟其間是需要時間的,故亦因此,在曹操接到袁紹的命令,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從太原趕到鄴縣以后,袁紹卻還是沒能馬上就派出部隊,進攻河南尹,於是竟至如今,南陽已為荀貞所得,而曹操等部猶未出鄴。
……
鄴縣,袁紹大將軍幕府堂上。
袁紹顧視諸吏,說道:“公路無能至極,坐擁宛縣堅城,一日未能守,如今宛縣已為荀貞之所得,我軍即便這會兒就南下渡河,攻洛陽,也是已然來不及了!君等以為,如今我該何以應對為是?”
一人在座中起身,說道:“惟今之計,確如公言,已不可再渡河南攻洛陽,以我之見,眼下之上策,當時集中兵馬,立即展開對公孫瓚的攻勢,以趕在荀貞之盡得南陽,還謀我冀之前,先把公孫瓚一舉擊破!”
喜歡三國之最風流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三國之最風流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