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四五點臨時有事,剛剛回來。又累又困,今兒就不更了吧。明天恢復更新。抱歉。
——
第二更。
——
的確就像荀貞說的,杜買是一個膽薄惜身的人,既不像許仲、程偃尚氣重恩,也不如陳褒有眼光,識英雄,敢賭命。指望只憑荀貞的一句話,就能說動他不顧生死地幫忙是不可能的。在聽完許仲的來意后,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嚇了一跳,差點把黃忠剛端上來的茶椀扔到地上。
“第三氏太兇殘了,兇名昭著,對這種豪強躲還來不及呢!怎么卻反主動招惹?荀君怎么想的?這不是自尋死路么?此事萬萬不可。”
許仲先不管他,問陳褒:“阿褒,你怎么看?”
“荀君既有此意,必已有萬全之策,我沒有意見,全聽荀君吩咐。”
陳褒喝了口水,沒有把茶椀放下,而是放在手中取暖。他偏頭看了看堂外院中的大槐樹,忖思片刻,轉回頭,又說道:“不過老杜所言也不差,第三氏惡名昭彰,窮兇極惡,門下刺客死士極多,只怕咱們將事情做下后,他們會狗急跳墻,荀君那邊需得有人保護。”
“我已叮囑小夏、小任,命他二人寸步不得離開荀君。”
“這樣最好不過。”陳褒點了點頭,不再說話了。
堂中四個人,許仲、程偃顯然是支持荀貞此計的,陳褒也表了態,杜買成了絕對的少數,他有點不安,不好意思直面他們三人的目光,但卻仍然堅持:“這件事太危險了!第三氏就是一頭惡犬,無緣無故地招惹他們作甚?”
程偃說道:“什么叫無緣無故?首先,這第三蘭劫了樂文謙;其次,這第三氏殘害百姓,魚肉鄉里,荀君說了:‘身為一鄉父母,怎能不為民除害’?老杜,你怕什么?”
“我不是怕,……。”
“你不是怕是什么?要沒荀君,你能當上亭長?受了荀君的恩情,如今讓你做點小事兒,你卻就不肯。老杜,你太讓我小看你了。”
兩漢之人重“義”,這報恩也是“義”的一種。受了恩德,不肯回報,傳出去很不好聽。并且杜買所受的這個恩德還不是尋常之恩,而是舉薦之恩,換而言之,他這個亭長雖小,卻也算是荀貞的“故吏”了。舉主有事,故吏不肯幫忙,以后誰還會再舉薦他呢?
杜買急了,把木椀重重地放在案幾上,瞪著程偃,急赤白臉地說道:“我怎不肯報恩了?荀君去鄉里前,令我不要停止艸練,我這不是就沒有停么?剛才還在艸練里民呢!荀君想要把前院的那樹梅移植到鄉中官寺,一個招呼打下來,我當天就找了兩個會移植的鄉民,小心翼翼地把梅挖出來,借了輛車,給他送過去。上次阿褒去官寺中拜見荀君,我還又專門買了些新鮮的果蔬,叫他獻上。……,我哪一點做得不好?我哪里不知報恩了?”
“你知道報恩?你知道報恩你還推三阻四!”
“這第三氏鄉中巨殲,連鄉有秩都敢刺殺。我不是推三阻四,我是害怕荀君出事!”
“你是怕你自己出事才對。”
眼看程偃就要與杜買吵起來了,許仲輕輕咳嗽了一聲,將程偃止住,對杜買說道:“第三氏的確殲猾兇悍,但是杜君,你覺得荀君會做沒有把握的事兒么?”
杜買不解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