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五千多字,一大節。
——
樂進猜得沒錯,這個告狀之人正是荀貞命許仲、江禽等人找來的。
通過誅滅第三氏一役,許仲、江禽、高家兄弟、蘇家兄弟等等這些東鄉亭、繁陽亭的輕俠們已經順利地把勢力延伸到了桑陰諸亭,在荀貞的暗中支持下,已將第三家原有的地盤悉數控制,如今在鄉中一支獨大。原來依附第三氏的那些輕俠、劍客們,或被擒拿入獄,或改投到了他們門下。在這樣一個“大勢”下,找一個可靠的人來配合荀貞做戲是很容易的。
事實上,不但告狀的這個人是找來的,甚至連“這場戲的內容”也是荀貞盜版別人,是從前漢末年照搬過來的。前漢末年,有一人名叫卓茂,南陽宛人,在任職密縣縣令時,有個人來狀告亭長受賄,卓茂最后就是用“律設大/法,禮順人情”這八個字把告狀之人打發了回去。結果“人納其訓,吏懷其恩”,治下的百姓、吏員都認為他有德行,是個寬仁的人。
鄉人多不識字,知道卓茂故事的寥寥可數,在聽聞此事后,無不對荀貞交口稱贊,一如當年密縣縣民對卓茂的稱贊,皆議論說道:“荀君滅第三氏,雖然酷烈,但那是第三氏有罪在先,并不代表荀君殘忍好殺啊!今聽他處理民告桑陰亭亭長一事,實際上是一個敦厚仁愛的人。他雖然年輕,卻有長者之風。”
百姓服其道理,吏員懷其恩德。那桑陰亭的亭長更是提了禮物,主動來前來道謝。荀貞怎肯收他禮物?把他留下,招待了一頓酒肉,又親將他殷勤送出,把一個“仁厚上官”的形象表現了個淋漓盡致。
樂進佩服得五體投地,在將桑陰亭的亭長送走、折回堂中后,他對荀貞說道:“貞之,此真妙計也!你是怎么想到的?”
荀貞搖手笑道:“不過一個小小的‘詭計’罷了,哪里稱得上‘妙’字?”不知怎么,他突然想起了曹艸,心道,“文謙、君卿會不會因此視我為殲詐之人?”注意了一下他倆的神色,故意嘆了口氣,又慷慨地說道,“此類‘陰謀小術’,偶爾一用尚可,絕不可多用。用的多了,難免會被世人罵為詭詐。……,大丈夫處世,應該光明磊落。你們不要學我。”
樂進、許仲皆點頭應是。
諸人正說話間,看門的老卒來報:“荀君,門外有幾個士子求見。”
“士子?”
“他們自稱是鄉三老宣公的弟子。”
“噢?宣公的弟子?快快請進!”荀貞話音未落,隨即站起,又說道,“宣公乃本鄉父老,他的弟子都是本鄉的俊彥,我應該親自出迎。”帶了許仲、樂進,在堂外穿上鞋,整冠按劍,大步來到官寺門口。
門口院外站了五個人,領先的兩個認識,一個是養陰里的前任里監門時尚,一個是宣博之子宣咸。后邊的三個人不認識,是初次見面。時尚、宣咸等見荀貞親迎出來,忙長揖行禮。宣咸說道:“宣咸、時尚、李博、史諾、宣康,拜見荀君。”
荀貞哈哈一笑,將他們扶起。時尚、宣咸早就認識了,不必多看。他細看后頭那三人,見這三人年長者四旬上下,年輕者二十多歲,都是中人之姿,沒什么獨特出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