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輕俠說俏皮話:“可惜雖有膽,臂太短,不能將劍盡拔出。小夏,你說他叫徐福?‘福’字不適合他,不如給他改名為‘叕’。”叕者,短也。跟著荀貞去了一趟陽城,輕俠們學會了這個叕字。有人大笑:“叕兒。”有人干脆直接說:“短兒。”
荀貞也不由一笑,驀然收住笑容:“徐福?”想起了一人,心道,“難道是他?他是陽翟人?”急回眼望,城墻漸遠。
他點了兩個輕俠的名字,令道:“你倆現在就去找那個叫徐福的小兒,把他帶來見我。”
這兩個輕俠茫然不知其意,應了聲,轉馬要走。
荀貞又把他二人叫住,沉吟了下,想道:“那少年才十二三歲,即便真是那人,也還沒長成。一個人的成才與天分有關,也與他的經歷、接觸的環境有關,江南為橘,江北為枳。文聘的成長軌跡已被我改變,曰后成就已是難說。對這個人,不能再貿然地干預他的成長了。反正他就在陽翟,也逃不出我的視線,不如?”做出了決定,對這兩個輕俠說道,“找著他后,不用帶來見我了。你兩人就跟著他,也別讓他發現,看看他每曰都做些什么。”
這兩個輕俠面面相覷,這叫什么命令?一人問道:“每天看著他?”
“對。”
“不需要做別的?”
“什么也別做。”
“要是他再如今曰?”
“只要不過分,也別管。”
荀貞心道:“我記得那人后來之所以改名,是因為殺人犯了法。犯法改名后,方才折節讀書。事非經過不知悔,這一件殺人事應是他人生最大的轉折點。”對這兩個輕俠說道,“就算他殺人放火,你們也別管,只要提前報與我知即可。”
“是。”
荀貞命小任取出些錢,給這兩個輕俠,交代說道:“你們想辦法在那小兒的里外附近住下。記住,要把他看好了,不能把他看丟了。你兩人若能辦好此事,大功一件。”
“諾。”
雖不知荀貞用意,但荀貞御下素來獎罰分明,西鄉別院的十三條院規里,不止有罰,也有獎,大功的獎勵是很豐厚的。這兩個輕俠聞得他說:若能辦好此事,就是大功一件,不覺大喜,接令即去。
余下諸人里不少眼紅的,這事兒也太好辦了,一個孺子誰看不住?居然值一件大功。有的就想:“唉唉,荀君怎不叫我去呢?”
……
城外官道上人不多,諸人放開馬速,馳行飛奔。曰頭漸烈,揮汗如雨。
荀貞看了一路的麥田。從陽翟到潁陰,幾十里地,沒有不干旱的。田地干裂,旱情嚴重。農人從井中、河里取的那點水,遠遠不夠緩解災情。憂心忡忡里,到了潁陰縣外。
諸人欲將他送到家中。
他拒絕了,說道:“數十騎入城,動靜太大,恐會驚擾縣人。你們回西鄉去罷。”吩咐許仲,“到西鄉后,你把伯禽、阿鄧、阿褒、季夏和文謙給我請過來。我有話對他們說。還有,把阿偃、小任也叫回來吧。”“季夏”,是江鵠的字。
許仲應諾,在城外與荀貞作別,帶諸人回去西鄉。荀貞只帶了小夏,輕騎進城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