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璦和荀貞也不相同。
荀貞殺敵,主要是為了起一個帶頭作用。他從后世來,深受某支光榮的英雄軍隊的傳統影響,曉得相比“給我上”,“跟我上”才能讓戰士們勇敢無畏。
辛璦則不同,在過去的幾次戰斗中,荀貞擔憂他受傷或陣亡,——他與荀彧、戲志才的關系很好,并也算是荀家的親戚,因此常常抽空注意他,發現了他的兩個特點。
首先,論劍術、技擊水平,他不算太高,力氣也不算大,遠不如許仲、劉鄧,甚至不如文聘這個少年;可是其次,他卻十分勇猛,簡直如猛虎下山,若用四個字形容,就是“悍不畏死”。
荀貞實在是想不通,這樣一個貌美如女子的士族子弟,在戰場上,卻怎么會如一個亡命之徒似的?
也許真如那句話說的:越是不怕死,越是死不了。
盡管在接戰中,辛璦多次遇到危險,可每一次都化險為夷,戰至如今,他連一次傷都沒受過!要知道,即使是一直受到許仲、劉鄧、程偃等人嚴密保護的荀貞也已經負了兩次傷了!
想不通也只有想不通了,荀貞現在也沒有時間去探尋辛璦為何會和其它的士族子弟有這樣大的不同,暫時只能將之歸結為:有些人,天生就是為了戰爭而生的。
聽了辛璦的話,戲志才笑道:“玉郎主動請纓,勇武可嘉,然依我之見,現在還不是出擊的時候。”
荀攸點了點頭,贊同戲志才的意見,說道:“賊兵頗有小智,先在昨夜用疲兵之計,疲憊我們,今天又挾克城之威,猛攻不休。本來守城,是咱們守軍占優,坐以待勞;現如今卻變成了他們占優。若置之不理,可以預料,在擊退了他們今天的攻勢后,今天晚上他們必還會再度搔擾咱們。如此,夜晚不得安眠,白晝接戰不休,咱們就要成為疲兵。如此,必敗無疑。玉郎說得不錯,是需要出城反擊一下了,不過志才兄說得也對,現在還不到時候。”
辛璦問道:“為何?”
“賊兵正在組織下一次攻城,城外數萬賊眾的視線此處,可謂嚴防以待。咱們如果在這個時候出去,討不了好。”
“那該怎么辦?”
荀攸、戲志才對視一眼,相對一笑,卻都沒有說,而是把這個“風頭”讓給了荀貞。
戲志才說道:“兵曹椽足智多謀、驍勇善戰,這兩天身先士卒,先是出城破敵,繼而又披甲持兵,蹈刃履險,率領守卒連連擊退賊兵進攻。若非有兵曹椽在,吾城怕已失陷。兵曹椽既召吾等來商議此事,對此必是已有定計。吾等洗耳恭聽就是。”
也不知是不是昨天累著了,還是因為膽怯害怕,今兒個一整天,文太守都沒露頭,只派了五官椽韓亮、主簿王蘭、計吏郭圖等郡朝大吏分去各面城墻督戰。荀貞如今是當之無愧的守城主將,為了增強他的威望,這種“出風頭”的事兒由他來做最好不過。
鐘繇、杜佑、辛評、辛毗、辛璦諸人,環繞著荀貞蹲了個半圈,齊齊問道:“荀椽何意?”
“志才、公達說的不錯,現在還不是出擊的時候。從昨天到今天,賊兵不停歇地攻了兩天城了,咱們疲憊,他們也疲憊!傳我軍令,令各部守卒打起精神,再堅持一下午,待到夜幕落下,我便親率精銳,出城擊之!”
打仗打的是一個主動權,被動挨打是不行的。要想扭轉局面,只有一個辦法:主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