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他們這幾個人能有些異於常人之處,不足為奇。
不過,他們現在的這點“異於常人之處”,也只是和普通人比較而言,和曰后的那些“蓋世名將”相比,還是遠遠不如的,將來如果有機會遇上,孰高孰低,還得看他們能自家的造化,還得看他們以后是否能有進步。
所有的名將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從一場仗、一場仗中打過來,學過來的。
黃巾一起,天下大亂,這以后要打的仗多了去了。因此,對許仲等人曰后能夠達成什么樣的成就,荀貞還是頗為好奇的。
……
太守府外,荀貞翻身上馬,去城東門之前,轉首向城北望了眼。
樂進、沈容、小夏、江鵠四人的背影剛剛消失在街角,不用多久,他們就會帶著數千人眾趕去城東門外。
荀貞心道:“克己忍欲辛苦數年,終得樂進、許仲眾人,小心謹慎提早布局,今又得千余鐵官徒。就不說剩下的那些百姓、投軍的豪強壯士,只憑這些人,天可憐見,老子總算有些在亂世中立命的把握了!”
一時激動,他爆了句粗口,但也可以理解,辛辛苦苦這么久,總算有了點自家的班底了。
下午的陽光明亮溫暖。
巍峨的太守府前,長街兩側五步一崗、十步一哨。
新綠的道邊樹舒展枝葉,在一眾虎狼之士的護擁下,年方二十余的荀貞坐於馬上,說不出來的英武過人。
——
1,樂文謙雖有冒雪千里奔師喪之舉,但其貌不揚,身形短小,訥訥若不能言者,怎么看也只是一個尋常人罷了。
以貌取人,古今中外皆是,就連孔圣人都“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何況凡夫俗子?
只說漢代。
一如其它的一些朝代,在漢代,對入仕之人亦有形貌上的要求,如:面有創傷者,不得為吏。又如:不足六尺二寸的“罷癃”的成年人亦不能入仕。
“高不滿六尺二寸以下為罷癃”。“在鹽鐵會議上,桑弘羊以儒者身材瘦弱、其貌不揚為前提,推引出他們‘安知國家為政、縣官之事’的結論。鄒陽也發出了天下布衣之士,雖懷過人才智,但由於貧窮瘦弱而難以發跡的慨嘆”。
面有創傷者,不得為吏:《漢書?薛宣傳》記有薛宣的兒子使刺客毀人面目,以阻止其任司隸校尉。《后漢書?張酺傳》:“(王)青亦被矢貫咽,音聲流喝。前郡守以青身有金夷,竟不能舉”。王青三世忠烈,他的祖父被王莽軍殺死,為了保護上官,他的父親又身死,他亦負重傷,卻就因為傷在咽喉,說話嘶啞,因不能被舉薦。——許仲、程偃臉上都有傷,許仲更是自毀容貌,依照漢制,若在太平時節,他倆都是不能入仕的。
漢代遴選博士子弟的條件之一是:“儀狀端正者”。
漢人的審美觀承前啟后,一方面他們遵循的大多容貌評價標準可在上古找到蹤跡,另一方面又影響了后人,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高揚了男姓的雄強健壯,乃至須髯發達。
《漢書?田千秋傳》記:當“為人魁岸,容貌甚壯”的江充出現在宮中時,武帝情不自禁地贊道:“燕、趙固多奇士”。東漢時,“須眉甚偉”的陳茂求見南陽太守,太守竟“不覺自起立,賜巾延請,甚嘉敬之”。
當然,這方面最出名的例子應是關羽了。關羽“美須髯”,并以此自豪,諸葛亮給他寫信,投其所喜,稱馬超和他比起來是:“(馬超)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以“髯”代替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