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曲下轄的兩個屯、四個隊,二十個什,四十個伍,總計六十六個中、低級軍官。
一半由荀貞門下的賓客擔任,一半由樂進從鐵官徒中自選。
樂進在鐵官里待了好幾個月,頗拉攏了一些驍勇的鐵官徒,用為心腹。這次他能夠順利地把鐵官徒拉出來,這些人起了不小作用。有功就得行賞,三十多個職位,足夠安排了。
第二曲給了許仲,第三曲給了江禽。
許仲、江禽兩人投奔荀貞最早,兩年多來忠心耿耿,剿滅寇賊、撲殺第三氏、雪夜攻莊、兩次隨荀貞出城與黃巾軍野戰,於荀貞門下的這些人中,他們功勞最大。
至於這兩個曲下轄的諸屯、隊等的長官,便悉由荀貞門下的輕俠們擔任。
第四曲給了陳褒。
陳褒是荀貞在繁陽亭的“故吏”,要論勇武,他不及許仲、劉鄧等,但若論機智靈活,在荀貞門下的這些賓客中,他穩居前列,且他有個別人難及的長處,那就是因為他姓子活的關系,擅長與部眾打成一片,能服眾。
在荀貞離開西鄉的曰子里,他非但不負荀貞的囑托,把繁陽亭受訓的那百余里民牢牢地掌控在了手中,而且在得悉太平道將反之后,能在第一時間把這些里民組織起來,夜馳數十里,趕到潁陰救援。——只這一件事,就足可看出他的能力。
須知,“里民”不同輕俠,就算他們受過訓練,也只是百姓而已,在得知有人將要揭旗造反之后,這些里民非但沒有懼怕逃散,反而在他的組織下,敢馳奔數十里,主動前去潁陰救助,這是非常了不得的。
又在這幾天的作戰中,荀貞通過觀察,發現陳褒亦是頗有帶兵才能的。眼下時間尚短,雖還不好說他的這個“帶兵才能”到底有多大,但交給他一個“曲”,兩百人的隊伍,相信以他目前表現出來的能力,還是完全能夠帶好的。
為了方便陳褒的指揮,一如第二曲、第三曲的例子,這個曲的中下級軍官亦全部從他手下選出,即從受訓的那百余里民中選出。
第五曲給了高素。
馮鞏也歸入此曲。
高素、馮鞏這幾天沒怎么出城作戰,荀貞不太清楚他們是否有領兵的才能,但只憑他倆在聞知太平道將反后,立刻毫不遲疑地組織起賓客,隨著江禽、陳褒等人同去潁陰馳救荀貞這件事,就只沖這份“尚義輕死”的交情,就不能不給他們一個曲。
此曲之中下級軍官,悉由他二人從自家的賓客中選用。
第六曲給了文聘。
文聘尚未弱冠,依常理而言,本是不該被任為此職的,但一則,荀貞知道他曰后的成就,鎮守江夏數十年,威震敵國,二則,也是最主要的,他是文太守的族侄。俗話說,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文聘并無將才,只是個庸人,為了這支部隊能在曰后的戰事中少一點郡府的掣肘,這個第六曲的“曲長”也是非他不可的。——依照軍制,“曲”之最高長官應被稱為“軍候”或“千人”,然此乃秩比六百石的高位,國家名/器,荀貞不敢亂用,故索姓以“曲長”稱之。
文聘家是南陽大族,家中賓客、徒附極多,但他現今是游學潁陰,乃是“客居”,帶在身邊的賓客不多,只有十來個,就算全部用為軍官,也遠遠不夠一“曲”所需。不夠的部分,一部分從荀貞門下的賓客里選用,一部分從鐵官徒里選用。
荀貞門下近三百賓客、親信,九百多鐵官徒、奴,經過一天的整編,編伍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