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機與你部決戰……。荀掾,這樣做會不會使潁陽陷入危險?”
文太守言外之意,是在問荀貞波才會不會傾巢北上,包圍潁陽?
荀貞答道:“波才如果真的圍困潁陽,那可就太好了!”
“此話怎講?”
“潁陽在潁水北岸,波才若要圍我,就必須要渡過潁水。古之有半渡而擊,今我部亦可學之。此其一。其二,陽翟距潁陽不足五十里,當波才北渡潁水、圍我潁陽之時,陽翟可趁機出兵,或擊其后,或猛攻其側翼。當其時也,波才必進退失據。”
文太守點了點頭,又問道:“波才若北圍潁陽固可如此,但如果他不管你部,一意南下呢?”
“如果他不管我部,一意南下,那么我部就可以銜尾而擊之、擾之。”
“郟、襄城兩縣現陷入賊手,波才十萬眾大可分兵,若他在南下之前先留兩支兵馬屯於此兩縣,以阻你尾隨追擊,如何是好?”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我部有兩種選擇。”
“哪兩種選擇?”
“波才叛賊,新得兩縣不久,縣中必有忠義之士可為我內應,我部可趁機擇郟、襄城兩縣之一而攻取之。”
“若攻之不下呢?”
“汝水橫穿我郡而出,長數百里,波才的兵馬再多,也無法把汝水北岸盡數看住,若不能攻取此兩縣,我部可以繞行,從別處渡汝水南下,擊、擾波才主力。總之,貞與戲忠、荀攸認為:當此敵眾我寡之時,最好是敵不動,我不動。”
文太守不懂軍事,聽荀貞說的頭頭是道,考慮了半晌,最終點頭說道:“荀掾此計,似可行之。”熟視荀貞良久,嘆了口,氣說道,“郡南五縣盡付卿手了!卿此行,勉之,勉之啊!”
荀貞拜倒在地,說道:“貞與賊勢不兩立!此次南下有賊無我,有我無賊,有死之榮,無生之辱。”
……
當晚宴后,荀貞歸營。
次曰一早,全軍開拔。
文聘曲在昨天的檢閱中表現優異,荀貞實現了諾言,以他這一曲為前鋒先行。江禽、高素等曲繼之。樂進、許仲兩曲隨從中軍,荀成押送輜重再其后,陳褒曲殿后。兩千人絡繹南下。
——
1,光武皇帝中興漢室之后,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確保中央對地方軍事上的居重馭輕,連續五次罷省郡國兵,并省諸郡都尉。
東漢對地方郡國在軍事上的控制,一個是罷省內郡的郡國兵,一個是在軍事要地建軍駐屯,駐屯“將屯兵”。將屯兵由中央直轄,長期固守,以駐地命名,稱“某某營”,執行戍守和機動作戰任務,如黎陽營,屯駐黎陽(今河南浚縣東),象林營,屯駐曰南郡象林(今越南順化境),如長安營,屯駐長安,如雍營,屯駐雍(今陜西鳳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