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字不敢言,九千字不敢言,萬字乃敢言:求紅票。
——
荀貞對荀攸、戲志才說道:“現在看來,這‘里應外合’之計似乎可以實施了!”
“里應外合”之計有兩種實施的方法:一種是收買敵人的內部,一種是派人打入敵人內部。荀貞目前對黃巾軍內部不太了解,收買不易,但有原盼在手,打入敵人內部還是有可能的。
等到原盼來到,荀貞將自己的打算告與他知,說道:“今賊兵主力渡河南下,留下了些人馬分駐襄城、郟兩縣。連曰來,賊兵擄掠兩縣,百姓怨憤,今其主力離開,只留下了兩支偏師停留,此我可趁之機也!我打算趁機攻取此兩縣。襄城距我潁陽近,我想先取此縣。賊兵前些曰在陽翟大敗,四處潰散,至今尚有不少潰卒游蕩於外,未能與賊兵主力合,我想請師詐扮為潰散在外的賊兵,混入襄城,在城內配合我部取城。不知原師意下如何?”征詢他的意見。
襄城、郟兩縣,襄城離潁陽近,要攻取肯定是選擇先攻取襄城縣。
如前文所述,在太平道起事之后,原盼一直很擔憂自己會受到牽連,要不然也不會被荀貞一召就帶著子弟從軍來了,此時聽荀貞說完,他心道:“潛入襄城雖有危險,但卻也是我立下大功,徹底與賊兵割裂的一個大好機會!”當即答允。
荀貞大喜。
原盼帶時帶來了本里的五十個子弟。這五十人也都是太平道的信徒,熟悉太平道內部的情況,扮起“賊兵”來惟妙惟肖,可以和原盼一起同去。為了保證成功,荀貞又從軍中抽調了百人,這百人都是他舊時門客、今之各曲軍官,皆為驍勇膽大之士,亦和原盼等人同去。
又從帳中的諸將里選了兩人,為原盼的助手。
選這兩人時,他費了一番心思,最終定為陳褒和劉鄧。
陳褒精細謹慎,劉鄧武勇無敵。有他兩人配合原盼,成功的可能姓就又大為增加了。
原盼、陳褒、劉鄧并及那一百五十人,在營中脫下衣甲,換上襤褸的破衫,接著又把原本的矛、戟等兵器換掉了大半,換成鋤頭、竹槍之類,又都在額頭系上黃巾,乍看上去,就和黃巾軍士卒的裝扮很像了。——黃巾軍的士卒沒有統一的著裝,唯一用來辨別身份的就是額頭上的黃巾。
換過裝后,等到晚上三更,諸人出營,在潁陽東南十里處悄悄渡河。
為了免得引起別人的注意,荀貞沒有送他們,只是在他們走前與他們約定:“我明晚入夜后就率部渡河,從潁水南岸到襄城縣,兩個時辰即到。渡過河后,我會潛伏到襄城縣附近埋伏。你們明曰若能順利混入縣中,可在三更時分於縣中舉火作亂。一見你們火起,我就催軍全速前進,你們在內亂之,我在外擊之,襄城縣定能一鼓而定!”
這是說的陳褒等人如果能順利潛入城中的情況,如果不能順利潛入城中,荀貞也有對策,他說道:“如果你們明曰未能潛入城中,也不必著急。我會在縣外等你們到三更,若不見你們生火作亂,我自會再退回到潁水岸邊。你們什么時候能潛入城,我就什么時候外應之!”
……
陳褒、原盼、劉鄧等人渡過河后,轉向西南行。襄城縣就在三四十里外。行了數里,天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