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貞回到營中后,召集諸將,轉達皇甫嵩的命令,說道:“昆陽將下,皇甫將軍憂舞陽賊兵南逃,因令吾等今夜離營,前去舞陽。..若他們果然棄城逃遁,便就急擊之。”
諸將聞言,相顧驚愕。
江禽說道:“舞陽有賊兵近兩萬,吾部不到三千人,他們如果真要南逃,只憑吾等如何能擋得住?”
荀貞部下共有三千來人,除去留在襄城、郟兩縣的和這幾天傷亡的,能用之卒不到兩千,的確阻擋不了近兩萬的舞陽敵人。
“去舞陽的不止吾等,還有騎都尉曹艸所率之部。”
“騎都尉曹艸?”
“曹都尉乃名臣之后,剛剛率軍來到,其所部有三千二百步騎,皇甫將軍令他與吾等同去舞陽。”
“這也不夠啊!三千二百步騎加上吾等兩千能戰之卒,也才只有五千來人,賊兵近兩萬,怎么攔得住?”
“皇甫將軍自有妙計。”
“何計也?”
當下,荀貞把皇甫嵩的計策與諸將講來。
皇甫嵩的計策說來也很簡單,簡而言之分為三步。
第一步:荀貞、曹艸帶部潛去舞陽城外;第二步,令在澧水岸邊的魏校尉故作防御松懈,誘波才再一次派兵渡河來援昆陽,然后設伏將他派出的這股援兵殲滅之;第三步,殲滅掉波才的這股援兵后,魏校尉即也立刻帶兵渡河,與荀貞、曹艸會合,三路人馬合兵近萬人,足能看住波才了。
荀貞說道:“將軍今晚就會派出信使,令魏校尉誘敵渡河。波才此前連續兩次遣兵渡河,雖然都被擊退,但至今沒有南逃,仍留在舞陽觀望昆陽戰局,說明他還沒有死心,還想接著再救昆陽,只要魏校尉在河邊作出松懈之狀,他定就會第三次遣兵渡河。以他前兩次派兵的人數推測,他這第三次很可能還會派個四五千人強渡,如此一來,他留在舞陽的就只有不到一萬五千人了,我軍、曹都尉軍、魏校尉軍,三軍合兵萬人,雖不足以攻城,但看住波才卻是不難。”
劉鄧問道:“可是,魏校尉部只有四五千人,就算引得波才第三次遣兵渡河了,怕也難以殲滅之吧?”
“到時,朱將軍會帶軍前去支援。”
陳褒沉吟問道:“雖說波才前兩次都是只派了四五千人來援昆陽,可萬一他這第三次是全軍出動?如何是好?”
波才部近兩萬人,萬一他真的全軍強渡澧水,還真是個麻煩事兒。
荀貞卻不以為意,笑道:“那豈不是更好了?圍城打援最是省事兒!他要自投死路,咱們也沒辦法。”
“荀君此話怎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