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褒這番話雖有點“事后諸葛亮”的意思,但分析得卻也有道理。
荀貞點了點頭,問道:“君卿、文謙、仲業,你們覺得阿褒說得對么?”
許仲沒甚意見,只點了點頭。文聘皺著眉頭,費勁思考,沒有表態。樂進說道:“小人愚見,阿褒所言有對的部分,但似也有不對的地方。”
“噢?此話怎講?”
“阿褒的這番分析和對策是立足在‘波才已敗’的基礎和事實上,的確,波才之所以覆敗,很大的原因是他沒能打下陽翟,被君擊退了,可換個思路來看,若他打下了陽翟呢?”
“若他打下陽翟?”
“正如阿褒所言,陽翟乃潁川郡治,潁川泰半的郡兵都在陽翟,太守、郡朝的吏員們也全在陽翟,陽翟一下,則全郡基本上就沒有抵抗的力量了。”
“文謙的意思是說: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樂進品味了這兩句詩一下,說道,“我正是此意,只要陽翟一下,則全郡易得!”
劉鄧哼了聲,說道:“陽翟有荀君坐鎮,又豈是波才能打下的?”
高素插了句嘴,說道:“雖說當時陽翟有荀君率領我等堅守,但要打下陽翟其實也不難。”
荀貞來了興趣,笑問道:“子繡有何妙計?”
“我說了你可別生氣。”
“不生氣,你且言來。”
“要我是波才,我會遣派一支精銳去潁陰,把荀君的家人、族人全都擒來,放到城下,逼荀君獻城。”
荀貞怔了一怔,心道:“波才若真使出此計,我還真不好辦。”波才若真把他的家人、族人擒來,逼他投降,首先投降他是肯定不會的,其次眼睜睜看著家人、族人被波才殺死,這滋味卻也不好受。他失笑說道:“幸虧波才未用子繡此計!”
得了荀貞一“贊”,高素洋洋自得。
要說起來,諸將之中也只有他能想得出此計。許仲、江禽、劉鄧等是游俠的出身,不屑用此下流毒計,樂進、文聘是深受儒家影響的讀書人,也不容易想到去用此計,只有高素,沒讀過書,也不是游俠,為了能打勝仗還真是什么手段都用得出來。
見高素得了稱贊,劉鄧也想得一聲贊,絞盡腦汁,眼前一亮,想到了一策,興奮得霍然起身,拍打樹干,大聲說道:“荀君,小人以為波才從開始就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