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夢醉花落、lzyacat、mcmind、飛天熊貓、采月等等各位的月票,多謝甜食者、云頂賞月、lzyacat等等各位的捧場。..
——
圣旨的內容很簡單,詔令“皇甫嵩討東郡,朱俊討南陽”,而隨同圣旨來的這個消息卻十分令人震驚。一個消息,事關五人:楊賜、呂強、向栩、張鈞、王允。
黃巾起后,朝中召群臣會議,楊賜是太尉,在與會之列,他忠言進諫,諫言皇帝驅逐小人,親近賢人,矛頭直指閹宦,因此忤逆了皇帝,“以寇賊免”,皇帝以黃巾亂起為借口免了他太尉之位。——因為賊亂或者自然災害而免去當時在位的三公,換上另一人接任,這是兩漢之時的常態,其依據是儒家的天人感應。天有災害或者世道不寧是因為人的緣故,所以換個人,不過楊賜之被免職卻明顯是因為他斥責宦官之故了。
帶來這個消息的是隨同傳旨宦官同來的一個朝臣,這個朝臣與皇甫嵩交好,傳過旨后,與皇甫嵩、朱俊等在私室中敘話,說起了此事。皇甫嵩、朱俊半晌無言。皇甫嵩說道:“天下生亂,盜賊沸糜至此,而天子卻、卻……,唉。”
這個朝臣說道:“楊公雖被免太尉,姓命無礙,兩位將軍,你們可知……。”朱俊姓急,不等他說完,打斷問道:“怎么?聽你這意思,朝中有人因此身死?”這個朝臣說道:“可不是么?”屈起手指,一個一個的計算,“呂強、向栩、張鈞皆因抨擊宦者而獲罪身死。”
皇甫嵩大驚失色,一時沒有跪坐穩當,險些把案上的水椀碰倒,他說道:“呂常侍、向侍郎、張郎中身死了?”問道,“怎么死的?”
這個朝臣嘆了口氣,說道:“將軍應知,當黃巾賊起后,天子曾問呂常侍所宜施行,呂常侍說:先誅左右貪濁者,大赦黨人,料簡刺史、二千石能否。”皇甫嵩點頭說道:“當時我尚未離京,知道這件事。”皇甫嵩剛才之所以大驚失色,固有因聞向栩、張鈞身死的緣故,但更多的是因為呂強之死,在“大赦黨人”這件事上,呂強和他算是同盟。呂強雖是個宦官,但卻與趙忠、張讓這些閹宦不同,他是傾向於士子、黨人的,清忠奉公,在士子中口碑很好。
朱俊說道:“我亦知此事,在我離京前,我聽說趙忠、張讓諸輩因呂常侍此諫而紛紛求退,并各自征還宗親子弟在州郡者。怎么?莫非后來事情起了變化?”
這個朝臣冷笑道:“所謂‘紛紛求退’,不過是彼輩故意做出的姿態,以退為進罷了!便在本月上旬,趙忠、夏惲構陷呂常侍,說他:‘與黨人共議朝廷,數讀《霍光傳》,其兄弟所在并皆貪穢’。”夏惲,也是宦官,與趙忠、呂強一樣并為中常侍。
皇甫嵩、朱俊聞得此話,悚然而驚。朱俊怒而拍案,說道:“‘與黨人共議朝政,兄弟所在并皆貪穢’,這兩條倒也罷了,‘數讀《霍光傳》’,這是必欲要置呂常侍於死地啊!”
霍光何許人也?前漢武帝的托孤之臣,昭帝死后,他兩度行廢立之事。張讓、趙忠說呂強數讀《霍光傳》,其意何在?這個朝臣說道:“趙忠、夏惲蛇蝎之心,天子聞之,果然不悅,令中黃門持兵召呂常侍。”皇甫嵩問道:“把呂常侍送到詔獄,呂常侍因此而死了么?”
這個朝臣搖了搖頭,說道:“呂常侍聞帝召,怒道:‘吾死,亂起矣。丈夫欲盡忠國家,豈能對獄吏乎!’遂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