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圣旨下來的第二天,皇甫嵩召集諸將,於帥帳軍議。
軍議沒什么好說的,圣旨里講得明明白白,令皇甫嵩必須在五天內動身西入冀州。
朝廷催得這么急,卻是因為冀州的戰事陷入了僵局。
冀州的漢兵本是以盧植為將,盧植剛開始打得很順,自入冀州,“連戰破賊帥張角,斬獲萬余人”,可在張角等走保廣宗后,兩邊就陷入了僵局。黃巾軍不擅野戰,守城卻沒問題。廣宗城墻高厚,城中黃巾兵多將廣,難以強攻,因此盧植“筑圍鑿塹”,用出了圍困之計。天子遣小黃門左豐來督戰。小黃門品秩不高,六百石,可卻是皇帝身邊的親近人,“掌侍皇帝左右”、“關通中外”。這左豐是貪濁之人,盧植帳下的親信就建議盧植“以賂送豐”,盧植與皇甫嵩一樣,堅決不肯行賄。左豐千里迢迢地跑一趟,什么好處也沒撈著,回到京師就進讒言,對天子說:“廣宗賊易破耳。盧中郎固壘息軍,以待天誅。”天子大怒,遂檻車征盧植,改用董卓為將,攻廣宗,臨陣換將本是大忌,董卓雖名震西州,卻也不是百戰百勝的,結果不克,打了個敗仗。
剛好這個時候,皇甫嵩平定了東郡。
朝廷無奈之下,只好再令皇甫嵩西入冀州,接替董卓擊張角。
這其中的曲折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盡管皇甫嵩麾下的諸將多多少少都聽聞了些,但當眾說出來卻除了徒然傷士氣外并無半點用處,所以皇甫嵩沒有說這些內容,他只是向諸將傳達了天子的旨意,大略地介紹了一下已知的冀州黃巾兵的情況,安排了一下各部行軍的次序和路線就結束了這次軍議,最后他為了振奮士氣,按劍起身,環顧帳內,慷慨地說道:“前天我接到軍報,朱中郎與南陽秦太守合兵,攻復南陽,連戰連勝,已斬張曼成。南陽之賊離覆滅不遠了。天下黃巾,三分在潁、汝,兩分在南陽,此三郡賊兵一滅,剩下的就只有冀州張角了。《韓非子》云:‘一手獨拍,雖疾無聲’。張角雖擁眾固守,負隅頑抗,但只是垂死掙扎,已然不足為慮,待我大勝之軍合彼冀州之兵,以此擊之,滅之不難!諸君,建功立業就在冀州!”
只聞得帳中“嘩嘩嘩”一片甲衣摩擦之聲,諸將盡皆離席起身,躬身按劍,齊聲說道:“建功立業就在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