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甜食者、云頂賞月、瀟灑逃犯的捧場。
——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
皇甫嵩奉旨入冀州,對他麾下的漢兵來說或是建立功業之良機,然對冀州黃巾來說則將會是滅頂之災。張角兄弟是巨鹿人,因此冀州黃巾的主力現就在巨鹿郡,其中張角、張梁兩人統十余萬黃巾精銳在巨鹿最東邊的廣宗,張寶統十萬眾在巨鹿最北邊的下曲陽。
東郡、巨鹿郡分屬兩州,然相距不遠,從漢兵所在之博平至張角、張梁所在之廣宗,其間只隔了一個甘陵國,相距不到兩百里。皇甫嵩開過軍議,漢兵動了起來,將校組織部隊準備出征,文吏分赴鄰近諸縣征納糧秣。五天后,一切準備妥當,全軍開拔。
出博平縣,向西行四五里,即出東郡界,入冀州甘陵國。
甘陵國本為清河國,末代清河王劉蒜自殺國除,梁冀惡清河之國名,乃改名甘陵,梁太后立安平孝王之子為甘陵王。甘陵國內有一大姓,即后世鼎鼎大名的世家大族清河崔氏。不過在當下,清河崔氏尚遠未有后世之名,雖然自其始祖西漢初年的東萊侯崔業以來,其族人歷代出仕漢室,冠冕相襲,常為兩千石,并有好幾個被封侯的,但也就是在甘陵國、在冀州頗有聲望。崔氏真正地名聞天下,躋身入天下名族的行列是從崔琰、崔林兄弟始。
荀貞后世讀書,讀過崔琰之名,略知其事跡,現在的崔琰還沒有成名,他“姓頑口訥,年十八不能會問,好擊劍,尚武事”,年輕時頗有游俠習氣,今年剛加冠不久,還沒有開始折節讀書。崔林是崔琰的從弟,后雖為曹魏司空,并開了“三公封列侯”的先河,然其“少時晚成,宗族莫知,惟從兄琰異之”,此時亦尚默默無聞。
荀貞對崔琰挺感興趣的,記得他是漢末三國時一個有名的美男子,很想見見他年輕時的樣子,不過兵事要緊,卻是無空去造訪崔家了。甘陵是個小國,國內只有七縣,崔氏在東武城,并不在漢兵行軍的路線上。實際上,從博平去廣宗,中間只需要經過一個縣城:即甘陵的國都甘陵縣。
說起甘陵縣,后世倒是出了個名人:武松。
行軍到甘陵縣外,天色將暮,皇甫嵩傳下令來,命三軍停駐,在此歇夜。軍令如山倒,一聲令下,數萬步騎停下了步伐,分出巡邏之部,余下的就地筑營。
六月下旬的天氣很炎熱,行了一天的軍,荀貞汗流浹背,滿面塵土,從馬上下來,原中卿、左伯侯指揮著親兵從遠處的小溪里舀來清水,請荀貞洗沐。荀貞瞧了眼,強自按住以水沖身、涼快涼快的沖動,說道:“兵卒還在筑營,我怎能先來洗沐呢?放到一邊兒去吧。”令原中卿,“你帶幾個人去溪邊,再取些水來,送去傷營,供傷卒清洗。”連經鏖戰,荀貞部下傷員不少,重傷的都留在了博平,輕傷的隨軍而行,荀貞將他們獨編為一曲,處處優待。
原中卿接令,自帶人去了。
荀攸、戲志才從軺車上下來,搖著扇子來到荀貞身邊。士都沒有騎馬,而是乘車行,原中卿、左伯侯也建議過荀貞不如乘車,但被荀貞拒絕了。欲得將士效死,平時要與將士同甘共苦,何況再則說了,一軍的主將皇甫嵩尚且騎馬,何況他荀貞呢?
戲志才不拘小節,敞著胸膛,一邊抹去額頭的汗水,一邊拿扇子使勁地搖,抬頭望了望天空,萬里無語,雖暮色將至,落曰依然熾烈,曬得人頭暈眼花,他說道:“這天可是越來越熱了啊!”轉望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