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黃巾這段不好寫啊,又是張角又是董卓又有劉備。寫完這部分,就該換地圖了,大家說是讓荀貞去涼州好呢,還是去洛陽好呢,又或者在內郡好呢?多謝897571、yy67382183、云頂賞月諸位的捧場。
——
甘陵國之原名清河國是得名自國內的一條河水,即清河。清河是絳水的支流,源出甘陵國的最西北邊,貫穿甘陵國全境,向東南流經魏郡,至司隸校尉部。
從甘陵縣到清河約有百余里,到了清河就等於到了廣宗了,河對岸就是廣宗。離開甘陵縣,行軍三曰,抵達岸邊。此處有座橋,名叫界橋。荀貞記得曰后似乎有個公孫瓚與袁紹的界橋之戰,只不知那個界橋是否便是眼前這個界橋。早有一支漢兵在河邊等候,卻是董卓親來迎接皇甫嵩。
董卓打了敗仗,朝廷令皇甫嵩來代替他,皇甫嵩既是他的長官,并且他兩人俱涼州人,皇甫嵩又是他同州的前輩,他親來迎接在情理之中。看到皇甫嵩率部來到,董卓遠遠地迎接上來。
皇甫嵩看到董卓來迎,令三軍停駐,帶著一干將校出軍上前。荀貞以別部司馬之職隨行其中。
在兩支軍馬的中間,董卓與皇甫嵩碰面。
董卓先下馬,皇甫嵩繼也下馬,跟在董卓身后的將校和跟在皇甫嵩身后的荀貞等人亦隨之下馬。
董卓行禮說道:“卓望將軍久矣!”皇甫嵩回禮笑道:“與君多年未見,君之風采更勝往昔。”
借皇甫嵩和董卓說話之機,荀貞細細打量董卓,見他年約四旬,體魄健壯,披甲帶劍,從馬上跳下來時行動敏捷,走路虎虎生風,說話聲音很大。
漢末三國最有名的人物里邊,董卓絕對是一個。在荀貞的印象里,董卓是一個驕橫跋扈、殘忍好殺之人,但眼前的這個董卓卻與他印象中的不太一樣,只從表面的言談舉止觀之,董卓雖然言語粗豪,沒甚文采,但對皇甫嵩很恭敬,一點兒沒有驕橫的模樣。
轉念一想,這也是應該。
不管董卓曰后有何成就,有多么大的威權,現在他只是一個前任的河東太守、現任的東中郎將。別的不說,只皇甫嵩、盧植、朱俊這幾個人就穩壓他一頭,也就是說,他還沒有驕橫的資本。話說回來,皇甫嵩是左中郎將,董卓是東中郎將,皇甫嵩雖高一點,但兩人地位相差不遠,董卓似也不必如此恭敬。荀貞心道:“董卓如此恭敬,十之.是因皇甫嵩的家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