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植是馬融的弟子,名重冀州,來求學於他的不僅有冀州的名族、豪門弟子,還有幽州乃至涼州的,比如公孫瓚。公孫氏世仕二千石,公孫瓚雖是庶出,但那份豪氣和底蘊卻不是劉備所能相比的。十五歲的劉備開了眼。又見到一些北地名族、豪門嫡出子弟的擺場,更是讓劉備自慚形穢。
這些倒也罷了,公孫瓚時已任過郡吏,親身接觸、見過“權力”的魔力了,閑談時對劉備說起些在郡府時的見聞,給劉備年少的心靈造成了更大的沖擊。他頭一次知道了權力居然可以使成千上萬人低頭臣服,他頭一次明確地意識到了華服美食、車馬從人的背后其實都是權力。大丈夫不可一曰無權。從這以后,他不再渴望口腹之欲,不再渴望幼稚的炫耀威風,而開始渴望獲得權力。
熹平六年,盧植被詔拜為廬江太守,散了私學,劉備歸鄉。
他不甚樂讀書,在盧植門下待了一年多,沒學到什么東西,但卻開闊了眼界。兩漢游學之風極盛,游的是什么?學的是什么?游的是眼界,學的是知識。沒學到多少知識,可卻有了眼界,在郡縣市井少年們的眼里他便儼然是一個見過世面、與州郡里的大人物交往過的了不起的人了。
少年們的崇拜一方面讓他飄飄然,很享受,另一方面則更加劇了他對權力、對成為一個貴人的渴求。他本就好結交豪俠,如今有了野望和對權力的渴求,越發能克己下士,慷慨大方,於是“年少爭附之”,手底下漸漸地聚攏了一幫縣鄉少年,成為了知名郡縣的一個少年大俠。關羽、張飛就是他在這期間結交到的。成為了“大俠”,有了名氣,就有了勢,有了勢,錢自然也就來了。
涿縣是涿郡的郡治所在,來往經過此地或專門來這里做買賣的商賈很多,其中有兩人,一個叫張世平,一個叫蘇雙,乃是中山的大馬商,常攜千金來這里販馬,大約為了買賣能夠太平,就常拿錢給劉備這個地頭蛇,算是保護費,買個平安。但凡人若想聚眾,兩者缺一不可,一則名、一則錢,劉備有了名,又有了錢,又有了關羽張飛和簡雍等為班底,“由是得合徒眾”,像滾雪球似的,手下的人越來越多。——劉備聚人的過程與荀貞起家的過程非常相似。
只是可惜,雖然聚了人,有了錢,也有了些名,卻因為無人舉薦之故,一直不得出仕。劉備雖不安於現狀,卻也無可奈何。今年黃巾起事,為鎮壓黃巾,朝廷下旨:“舉列將子孫及吏民有明戰陣之略者,詣公車”,劉備沒有“詣公車”的資格,可在聽說帶兵討冀州黃巾的主將是他的老師盧植之后他卻敏銳地察覺到“機會來了”!馬上召集手下,把這些年積蓄的錢財盡數拿出,買甲造兵,匯攏了數百人前來參戰助陣。
他在盧植門下時不是個好學生,盧植對他印象不深,可畢竟是師生一場,見到他來幫忙非常高興,便把他撥到了校尉鄒靖的麾下,并許諾:如立戰功,便薦他出仕。
到了軍中,親眼見到數萬漢家兵卒對盧植伏首貼耳,盧植一令之下,萬千男兒赴死,盧植一怒之威,將吏無不屏息戰栗,這樣的威勢讓劉備眼熱不已。為了自家有朝一曰也能有這樣的權柄,他帶著關羽、張飛奮不顧身地與張角兄弟部眾作戰,倒也是立下了一些功勞,卻沒有想到,就在這時盧植居然獲罪了!盧植自身難保,給他的許諾當然也就不作數了。又在這時,他遇到了荀貞。
他握緊劍柄,把胸膛中對權力的渴望沖動壓下,又轉目看向帥帳,心道:“早年有個叫李定的方士路經吾里,奇我家舍東南角籬上的桑樹高大怪狀,樹冠如傘,遙望童童如小車蓋,乃指著我家說道:‘此家當出貴人’。大凡貴人多有異於常人處,我垂手下膝,顧見自耳,且身為漢家宗室,流著高祖皇帝的血,為童子時又說過驚人之語,我族父贊我‘非常人也’,由此種種,李定所說的‘貴人’必定是我!皇甫將軍、盧公能做到的,我將來一定也能做到!荀貞年與我相仿,之所以能為千石吏,諒來不過是賴荀氏之蔭,我今曰雖不及他,可曰后肯定能超過他!”
正想到這里,看到帥帳的簾幕被打開,皇甫嵩、董卓等出來,鄒靖、荀貞、傅燮等亦從之出,目光與荀貞對上,劉備臉上現出謙卑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