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把劉備給寫壞了,都是前陣子更的時斷時續,搞的思路也時斷時續了,等寫過這場仗,把前邊這幾節修改一下。..
——
次曰,皇甫嵩集召諸將,送董卓離營。
董卓自從張奐征討并州,有功,被拜為郎中后,憑借其驍勇善戰,在隨后的這近十年中官運亨通,先是被外放為廣武令,繼為蜀郡北部都尉,接著又被遷為西域戊己校尉,這已是執掌一方的高級將職了,因為犯了過錯被免職,但因其善戰,很快就又被征拜為并州刺史,繼為河東太守。縱觀董卓的仕途經歷是以軍職為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看似文職,實則此兩地或處邊疆,或漢胡雜居,曰常仍是以征戰為主。比如董卓在并州刺史、河東太守任上時就曾先后“數討羌胡,前后百余戰”。可以說董卓是以武功起家,也是以武功一路升遷的。
兼之河東郡離巨鹿郡不算太遠,從河東郡向西過并州上黨郡就是冀州趙國,從趙國再往西緊接著就是巨鹿,所以在盧植被誣獲罪后,朝廷便緊急拜他為東中郎將,調他趕來巨鹿戰場,希望他能趕場救火,只是卻沒料到他這樣一個戰功赫赫的猛將卻在廣宗城前折戟沉沙。
董卓現在是個待罪之人,皇甫嵩是一軍主將,不用送他太遠,只將他送出營門即可。宗員、鄒靖、傅燮、荀貞等軍中一干將校司馬隨從在皇甫嵩的身后亦來相送。
營門處,皇甫嵩與董卓話別。
董卓來時雄心萬丈,想通過討平張角使自己飛黃騰達,張角這樣的“巨賊”兩漢之未見,若能討平之,朝廷論功行賞,少說也會拜為將軍,封個侯,既得美名,又扶搖而上,兩全其美,然而兵方交戈卻就一戰失利,反成了待罪之人,這前后的落差不小,不過董卓久經戰場,出生入死,心理素質不錯,倒還承受得住,至少從表面上看來他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
從河東來時,他帶來了數千騎兵,今去洛陽領罪,這支部隊他卻是帶不走了,只能留下來交給皇甫嵩。如前文所述,他這支騎兵的將領多是他涼州的老鄉,有一些是在他從張奐征討并州時就追隨他的,還有一些是他在任西域戊己校尉時跟隨他的,可謂鐵桿親信,也可能正是因此,他很大方的就把部隊交給了皇甫嵩。——話說回來,他不大方也不行,他現在既非河東太守,也不是東中郎將了,一個待罪之身哪里還有權力再去指揮部隊?
“勝敗乃兵家常事。君雖失利於廣宗,小挫而已,此去京師,縱抵罪去官,以君之武功,想來很快就能復起。”
“唉,我不擔憂獲罪,將軍,我只憂這廣宗城內的賊兵啊!將軍出京都、入潁川、擊汝南、定東郡,連平數郡,凱歌頻傳,此固是因將軍神武,我所不及,可是將軍卻萬不可輕視冀州黃巾。張角部眾極是精勇,不畏死,我征戰這么多年,很少見過這樣的賊人!”
“董君良言,嵩謹記在心。”
“時辰不早,我也該走了,趁著清晨涼爽好多趕些路。”
董卓麾下的諸將此時都跟在他的身后,他把董旻、牛輔、胡軫、段煨、董越、徐榮幾人召來,交代說道:“我走之后,爾等需謹守軍令,嚴從皇甫將軍調遣。”
董旻等人應諾。